劳动争议纠纷找哪个部门比较好
时间:2024-07-03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者面对与用人单位产生的劳动争议纠纷,在处理不了这笔劳动争议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找相应的政府部门来帮助自己解决,这样自己才解决劳动争议上面才不会太吃亏,总是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关注手心律师网,了解更多知识。
劳动争议纠纷应当找哪个部门处理?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应当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处理。在过去,劳动行政部门即为劳动局,现在则称为当地的人社局。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条,如果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直接涉及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给予警告;如果这种违反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一条,如果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没有包含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没有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给劳动者,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如果这种违反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二条,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三条,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如果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用人单位应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四条,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退还劳动者,并依法给予处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退还劳动者,并处以罚款;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者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其他物品,也可以依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五条,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如果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应当支付差额部分;如果逾期不支付,还应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以下是构成上述情形的具体情况:-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安排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费;-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按照法定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六条,如果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被确认为无效,并给对方造成损害,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七条,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八条,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将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将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还应承担赔偿责任。以下是构成上述情形的具体情况:- 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劳动;- 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拘禁劳动者;- 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九条,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九十条,如果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九十一条,如果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及企业减少劳动纠纷的措施。包括劳动纠纷的登记和仲裁程序、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处理劳动纠纷,降低风险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
崔某与莱阳某调味品公司劳动争议案件
崔某与莱阳某调味品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崔某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在公司工作,后因工作事故受伤并遭到解雇。崔某提出多项仲裁请求,包括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等。经过仲裁和法院审理,最终判决调味品公司支付崔某经济补偿金12400元,其他请求因超过仲裁时
-
公司违法变更劳动合同,被判支付赵某工资差额和经济补偿金
-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
提起劳动诉讼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