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案件是否可以上诉至高级人民法院取决于具体情况,但通常普通劳动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在二审到达中级人民法院后即为终审,上诉至高级人民法院的情况相对较少。
第十七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
第十八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十九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商议解决争议事项,消除双方之间的矛盾,找到解决争议的方法。协商解决并非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但国家承认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如果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或仲裁。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所在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通过企业调解达成协议,将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该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在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60至90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外,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在达成协议后反悔,也可以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如果发生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如果任何一方对裁决不服,则应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不在规定期限内提起诉讼,裁决书即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对调解书和裁决书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程序进行审理。首先,法院将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达成协议,法院将制定民事调解书,该调解书一经送达当事人即刻生效,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书面判决。任何一方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自收到判决书起15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劳动法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下劳动争议案件应先行进行仲裁: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