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关系终止引发的劳动纠纷:
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行为引发的劳动纠纷。开除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不适合在单位继续工作的劳动者实施最严厉的行政处分。除名是用人单位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1年以内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分。辞退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规章、规程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但不符合开除、除名条件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分。辞职是劳动者主动辞去原职务、离开原用人单位的行为。自动离职是劳动者自行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脱离原工作单位的行为。上述情况均导致劳动关系终止,也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因素。
2、与国家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有关的劳动纠纷:
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保险主要指工伤、生育、待业、养老、病假待遇、死亡丧葬抚恤等社会保险。福利是指用人单位用于补助职工及其家属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的费用。培训是指职工在职期间的职业技术培训。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由于上述规定较为繁杂,且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纠纷并导致矛盾激化。
3、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确立劳动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一致协议。劳动合同纠纷可能发生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过程中。
4、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纠纷。
此外,根据劳动纠纷当事人是否为多数和争议内容是否具有共性来划分,劳动争议纠纷还可以分为集体劳动纠纷和个人劳动纠纷等。不服仲裁裁决书的当事人应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将不再受理。
1、协商程序: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协商解决争议问题,寻找具体解决方案。由于劳动关系已经建立,双方相互了解,因此协商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首选方式。双方可以自愿选择协商,也可以不协商,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2、申请调解:
劳动争议一方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除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外,其他纠纷均可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反悔时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仲裁程序:
劳动纠纷一方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仲裁程序具有灵活、快捷的特点,且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手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要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一方不服时,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程序具有法律性和程序性,作出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及企业减少劳动纠纷的措施。包括劳动纠纷的登记和仲裁程序、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处理劳动纠纷,降低风险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劳动争议仲裁的费用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具体的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保障。具体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支付方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仲裁程序包括组成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等环节,整个流程应在一定时间内结束,如有需要可延
劳动诉讼律师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收费标准。根据争议标的的金额,律师费用按比例分段累计收费,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考虑主要因素包括耗费时间、法律事务难度、委托人承受能力等。不同地区收费标准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制定。对于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