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假文凭、假证书者,目前尚不构成刑事责任,但需要追究其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一般只追究伪造与贩卖假文凭者的刑事责任,对于购买与使用假文凭者目前尚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伪造、贩卖假学历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对于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280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处罚。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虽然购买与使用假文凭者目前尚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其仍面临着行政拘留及罚款的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第二款规定:“对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高等学校学历的行为,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因此,视购买、使用假文凭者情节轻重,追究其相应的行政责任。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由此可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均负有缔约告知义务。缔约告知义务,是指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承担相互如实告知必要信息的义务。
在我国,购买、使用假文凭者尚不构成刑事责任,一般只追究行政责任及民事责任。显然,对于购买、使用假文凭者来说,违法成本过低,国外对于购买、使用假文凭者的处罚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假文凭在我国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一是学历证书目前仍是就业的“敲门砖”,无论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对文凭有要求,有需求就有造假的市场;二是因为违法成本低。目前市场上办一个假证也就几百元,更重要的是,由于对假文凭缺乏有效地监管,使用假文凭后,就算被发现,使用者也不用承担太多的违法成本。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加大对使用假文凭者的惩处力度。
一是建立全国高校学历联网免费查询系统及个人征信系统,出台处罚条例。一旦发现使用假文凭,就应该在使用者个人信用上留下记录,从而对其今后的就业产生影响。另外,国家和地方也应该出台一些对购买和使用假文凭的处罚条例,达到处罚的效果,从而使购买及使用假文凭的现象得到遏制。
二是借鉴国外做法,对使用假文凭者“零容忍”,追究其刑事责任。在阿联酋,任何使用假文凭在该国获得工作的人,一旦被发现,将被终身禁止在阿联酋工作。阿联酋劳工部表示,这些作假者还将失去自己已经获得的工作合同。求职者期待利益与违法成本的反差,势必会使使用假文凭者望而却步。我们可以借鉴阿联酋的做法,结合国情,规定使用假文凭者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机关、企业任职等限制条件。
酒驾被吊销驾驶证期间无证驾驶的处罚规定。无证驾驶者将面临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并可能根据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的情况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交警指挥失误、红灯过线后立即停车以及避让紧急车辆等情况下,闯红灯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违法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及拘留程序。对于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等寻衅滋事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不同拘留时间和罚款。同时,对于特定人群如未成年人、七十岁以上老人、孕妇等,在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时有一定限制。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