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行政部门是指负责医疗卫生行政工作的政府部门,包括卫生部、省级卫生厅、市县卫生局等。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医疗卫生政策和环境工作。具体的执法和业务工作由下属事业单位负责,这些单位包括卫生监督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各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出示执法证件。他们应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如果涉及用人单位的秘密,他们应保密。
卫生行政部门在依法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时,应根据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将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开。收缴的罚款以及依法没收的经营所得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进入用人单位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进行抽样检查、检测、检验,进行实地检查;查阅或复制与违反本条例行为有关的资料,采集样品;责令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当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或有证据证明职业中毒危害状态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有权采取以下临时控制措施:责令暂停导致职业中毒事故的作业;封存造成职业中毒事故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品;组织控制职业中毒事故现场。在职业中毒事故或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解除控制措施。
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时,被检查单位应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建立和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职业病鉴定,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鉴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诊断工作的规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患有癌症的员工,并不是辞退的法定理由,所以原则是不能辞退的,如果因癌症不能胜任原有工作,调岗后又不有胜任的,可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出现职业病病人时,除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外,同时还应向所在地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六、职业病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进入用人单位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进行抽样检查、检测、检验,进行实地检查;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行为有关的资料,采集样品;责令违反《使用有毒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