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2.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行使上述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不同岗位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其落实到每个岗位。
2. 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对新进厂的职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转岗复岗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
3. 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部门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车间、班组应进行周检或日巡检。操作人员在确保设备、电器完好的情况下方可开机生产。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4. 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根据不同工种的需求,发放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企业必须按照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进行发放,职工在工作时必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上岗。
5. 对特殊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在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6. 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7. 监督员工的操作行为:严格要求工人按照工艺和设备使用规程操作,以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某些违规操作并教育不听的员工,应给予严厉的处罚甚至辞退。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内容,其中甲方和乙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被详细阐述。甲方需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法规,提供必要资料,协助乙方了解安全规章制度等。乙方则需遵守甲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负责施工安全,建立安全体系和制度,配置专职安全员,并落实教育培训等。
甲方和乙方关于厂房租赁的合同内容。合同基于法律法规,明确了出租厂房的情况、位置、面积等,并约定了租赁使用性质和生产用途。涉及产权证的土地和房屋用途、商业规划和政策等风险已在合同中进行了风险提示,并特别约定了相关事宜作为解约条件,以避免不必要的违约责任
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的相关内容。技术法规涉及产品特性和相关工艺、生产方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主要关注国家安全、产品安全等。技术标准则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影响国际贸易。合格评定程序用于确定产品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要求,包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