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后,必须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因此,不给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是违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以下劳动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有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如果企业与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约定了培训费,这是不合法的。一般来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培训期限。只有在劳动者违反培训服务期的约定时,用人单位才会要求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
2、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培训协议的相关条款,并且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培训,并且支付了培训期间的费用,并能提供培训费用期间的发票,那么当劳动者辞职时,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离职赔偿金是否一次性发放及相关规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对于公司能否与员工协商约定经济补偿金的问题,虽然法律上允许双方协商,但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否则可能无效。员工应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
公司解雇劳动者时工资和补偿金的支付问题。违法解雇需支付赔偿金,合法解雇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如符合规定还需支付代通知金。无补偿合法解除则无需支付补偿或赔偿。解雇后的工资计算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通知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投诉用人单位侵权是否需要交钱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向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时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劳动管理部门有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存在克扣工资、拖欠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或未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等情况时,劳动者可以向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