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执行人违反执行和解协议怎么办
时间:2024-05-02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执行人不想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可以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双方签订和解协议后,法院就会中止执行,那么申请执行人违反执行和解协议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申请执行人违反执行和解协议的后果及处理方法
依法提存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申请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绝被执行人履行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有权申请提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执行和解协议履行过程中,符合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情形的,债务人可以依法向有关机构申请提存。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债务人在以下情形下可以将标的物提存:1. 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2. 债权人下落不明;3. 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4.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如果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提存费用过高,债务人可以依法拍卖或变卖标的物,并将所得的价款提存。
执行和解的特征
执行和解具有以下特征:1. 主体的特定性:执行和解的主体是执行活动中的双方当事人,即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包括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中的原双方当事人或其权利、义务的继受者。2. 意思的自主性:执行和解是民事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对自己民事权利的自由处分,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自主意愿。人民法院的执行人员不能对其施加外在的职权影响。3. 效力的不确定性:只有在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原生效的法律文书才能永久地不被执行,执行程序才能彻底终结。否则,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对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民诉法》中关于执行和解制度的设立,对于化解或缓和当事人双方矛盾冲突,帮助确实暂无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渡过经济难关,减轻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工作的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
什么是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
-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首先,拍卖人需与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并对房屋进行鉴定和估价。其次,发布拍卖公告并展示待拍房屋。再次,参与拍卖的市民需进行资格审查并缴纳保证金。然后,市民参与竞拍,成交后签署确认书并办理房屋权属转移手续。整个过程需遵循我国《拍卖法
-
什么是强制执行
法律程序规定下的强制执行,具体阐述了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量确保义务人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所规定的义务。强制执行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异议、申请复议、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和采取强制措施等步骤。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依法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来保障权利
-
车辆担保保全措施对车辆扣押的影响
-
公司被劳动仲裁了,如何处理
-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会终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