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执行和解协议是指当事人自愿协商一致,对生效判决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履行标的、期限等内容进行变更并签订的协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
第一条: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依法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履行标的、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
第二条:和解协议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和解协议达成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
(一) 各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
(二) 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其他当事人予以认可;
(三) 当事人达成口头和解协议,执行人员将和解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各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以下是法院查询被执行人存款的程序:
1. 查实被执行个人及其家属的身份:通过查阅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并调查核实到有关基层组织、公安机关,准确掌握被执行个人及其家属成员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等,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职业和收入情况,为查询个人存款提供依据。
2. 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线索进行查询:充分调动申请执行人提供查询线索的积极性,对能提供具体银行或储蓄所的线索,执行人员应迅速反应,持有效证件前往查询、冻结及划拨,以免耽误执行进程。
3. 广泛查询被执行个人存款:如果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相关线索,但执行人员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判断有必要查询被执行个人存款,可以大致界定被执行个人的活动范围,然后对该范围内的各个储蓄点进行拉网式查询,以确保及时执行。
4. 查询被执行人家属名下存款:对于被执行人虽为个人,但可执行其家庭共同财产的情况,为防止被执行人将现款存在家属名下逃避执行,执行人员应依法主动查询其家属成员的存款情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查询,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被执行人的义务与权利。被执行人需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的义务,包括报告财产情况、接受询问、强制执行或委托执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和委托代理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权利。被执行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或提起诉讼。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首先,拍卖人需与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并对房屋进行鉴定和估价。其次,发布拍卖公告并展示待拍房屋。再次,参与拍卖的市民需进行资格审查并缴纳保证金。然后,市民参与竞拍,成交后签署确认书并办理房屋权属转移手续。整个过程需遵循我国《拍卖法
法律程序规定下的强制执行,具体阐述了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量确保义务人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所规定的义务。强制执行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异议、申请复议、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和采取强制措施等步骤。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依法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来保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