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增加了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删除失信名单的规定。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法院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开始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关救济途径和失信名单的退出等规定不完善,制约了公布失信名单制度效果的进一步发挥,因此进行了修改。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意味着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应当删除其失信信息。
然而,实践中存在没有严格完成“规定动作”就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情况。
由于目前财产查控手段的局限性,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并不意味着被执行人事实上绝对无财产可供执行。
因此,《修改决定》并未规定案件一旦终结执行后就立即删除失信信息,而是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只有在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并且申请执行人或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情况下,法院才删除失信信息。
这一规定较好地平衡了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利益,确保了失信名单制度效果的有效发挥。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虽然可以免受失信惩戒,但仍然不能从事《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中所列的消费行为,包括乘坐高铁、飞机,以及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首先提及追缴赃款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以保护被害人权益。其次,被害人的损失认定及发还赔偿也涉及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对于财产的保全措施进行了解释,强调查封、扣押效力及被执行人违规处置财产的后果。摘要介绍了文
如何保全被执行人的土地。首先,根据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可以在必要时对土地使用权进行预查封。其次,介绍了债的保全的定义和制度,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两种制度。这些措施旨在保持和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确保判决的执行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执行董事与经理的身份和职权。执行董事可以是公司的股东或员工等,其资格需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执行董事与总经理的产生方式、职权及作用不同。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没有设立董事会,可以设立一名执行董事代替。执行董事主要负责企业战略发展,而总经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