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约定,交付定金的协议不构成对主合同的违反,而交付订金的协议构成对主合同的违反。
当交付和收受订金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时,不发生丧失或者双倍返还预付款的后果,订金仅可作为损害赔偿金。
根据《担保法》规定,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而订金的数额则由当事人自由约定,法律一般不作限制。
定金具有担保性质,而订金只是单方行为,不具有明显的担保性质。因此,定金和订金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订金不能产生定金所有的四种法律效果,也不能适用定金罚则。
王某看中了某小区的一套房子,与开发商签订了认购书,交了1万元定金,但在认购书和收据中均写的是订金。事后,开发商因经费等原因导致工程停工。王某要求开发商双倍返还,开发商只同意原数返还。
根据法律规定,定金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概念,其目的在于对合同的成立、履行起担保作用,并有特定的定金规则。而订金不能对合同起到担保作用。因此,在本案例中,王某只能要求开发商原数返还并承担同期银行存款利息。
张某在与开发商签订的认购书中规定:“买方应在签订认购协议之日起15日内前来签订正式合同,否则,所收定金不予退还。”后张某在规定期限内去与开发商商谈合同事宜,但由于在某些条款上存在分歧而没有达成协议。张某要求返还定金,遭到拒绝,开发商的理由是张某在规定期限内未与其签订正式合同。
该条款是一个陷阱条款,开发商通常坚持认为,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没有签订正式合同,都属于购房者违约,不退所收定金。购房人在签订认购书时,应将该条款改为“买方应在签订认购协议之日起15日内前来与卖方商谈正式合同,如因对合同条款的分歧导致合同未能签署,所收定金应予退还。”
刘某在与开发商签订的认购书中规定“买方应在签订认购协议之日起15日内前来与卖方商谈正式合同,如因对合同条款的分歧导致合同未能签署,所收定金应予退还。”在15日内,刘某依约前往,但因对房屋交付时间上存在分歧而未能签署合同。15日后,刘某前去索要定金,开发商以刘某在规定期限内没有与其商谈合同为由拒退定金。
购房人前往与开发商商谈合同时,应注意保留证据。如在正式商谈之前首先让开发商在认购书上签字确认或在商谈记录上签字认可。
方某看中了一套房屋,交了定金,但没有与开发商签订认购书,只有口头协议,定金收据上也没写所定房号。后开发商又将该房卖于他人。方某要求购买该房,遭到拒绝。
口头协议很难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一张连房号也没写的收据对开发商很难起到约束作用。购房人交定金前应与开发商签订书面认购协议,协议中应当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如房号、价格、面积等,否则,该认购书只是一种意向,对开发商没有约束力。
合同中的定金比例问题。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其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超过此比例,则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如果一方不履约,可能需要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两者都
商品房交易中的定金问题。定金是购房者在合同签订前或支付房款前向开发商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具有担保作用。法律规定了定金退还的情况,只有在开发商违约时购房者才能要求退还定金。购房者在交定金时需注意定金条款的强制性、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以及定金与订金的法律
购房定金退还的合理性问题。在开发商具备合法销售资格且业主违约时,定金可能不予退还。业主应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减少定金金额、谨慎签署认购书等。在特定情况下,如合同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补充协议协商未成或国家新政策导致不符合购房条件等,购房者可以要求返还
订金和定金的区别。定金具备法律上的担保性质,若支付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订金则是预付款性质,其法律后果取决于双方约定。两者能否退还主要取决于双方共识及合同情况。此外,定金金额受法律限制,而订金金额则无明确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