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止侵害
停止侵害主要适用于知识产权和人身权的侵害行为。2、排除妨碍
排除妨碍主要适用于财产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使用权和相邻权的保护。3、消除危险
消除危险主要适用于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因他人经营活动或财产管理不善而可能面临的危险。4、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主要适用于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的情况。5、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主要适用于侵占他人财产的情况。6、修理、重作、更换
修理、重作、更换主要适用于合同履行过程中标的物质量不合格的情况。7、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最常见的一种民事责任形式,适用于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8、支付违约金
支付违约金仅适用于违约责任。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主要适用于名誉权、其他人身权利和知识产权的侵犯。10、赔礼道歉
赔礼道歉适用于各种侵犯人身权和知识产权的情况。第一,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刑事责任产生的前提是犯罪行为,因而刑事责任与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民事责任产生的前提是违反民事义务,因而民事责任与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有着必须的联系。第二,责任承担的主体不同。
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人对国家承担责任,而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人对被侵害人承担责任,不是向社会或国家承担责任。因此,对于实际追究民事责任的与否,可以由被侵害人的意志为转移,民事侵权行为人可因被侵害人的同意而免除责任。第三,主观方面不同。
刑事责任的成立一般以犯罪人的故意为常态,刑事责任的成立及大小受行为意志状态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影响。对于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时才能认定为犯罪。而绝大多数民事责任是由过失行为导致的,其责任范围一般不受主观恶性大小的影响。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
限制民事责任年龄是八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的人,他们一般不能完全认清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的后果。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
这说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是根据公民政治生活行为的年龄标准来确定。这是考虑到一些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认定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在不发病期间进行的民事活动是有效的。
校园暴力的施害人如达到法定年龄,则法院应对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罚,以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我国刑事诉讼法采取国家追诉主义的原则,由检察官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依法应负损害赔偿责任。民事责任旨在保护受害人的身体财产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