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仲裁法司法解释全文》第六条的规定,当合同约定由某地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且该地仅有一个仲裁机构存在时,该仲裁机构将被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然而,如果该地存在两个以上的仲裁机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来申请仲裁。如果当事人无法就仲裁机构达成一致意见,则仲裁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时,应包含以下内容:
合同中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有意向申请仲裁的意愿。
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并且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等民事纠纷不能通过仲裁来解决。
当事人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如果仅约定了仲裁地点(如北京),而没有指定仲裁机构,则该仲裁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以下是贸仲的示范仲裁条款:
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在实践中,我们常遇到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有些合同中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没有明确指定仲裁机构,或者虽然有约定,但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的方式、术语不规范。例如:“发生争议在合同签订地(履行地)仲裁解决”、“在争议所在地仲裁解决”、“争议由本仲裁机关仲裁”、“争议由本有关部门仲裁”、“争议在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争议由XX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等。这些约定在纠纷发生后,申请仲裁时可能被认为约定不明确而不予受理仲裁申请。
有些合同中同时约定了两个仲裁机构,例如:“争议可提交A有关仲裁机构仲裁或B有关仲裁机构仲裁”。这样的约定往往在纠纷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可能就申请何地仲裁机构发生分歧。根据新仲裁法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当仲裁协议约定了两个以上的仲裁机构时,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来申请仲裁。如果当事人无法就仲裁机构达成一致意见,则仲裁协议将被视为无效。这样的约定不仅没有达到简便快捷地解决纠纷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不少麻烦。
有些合同中同时约定了仲裁和诉讼,例如:“发生争议可向合同履行地(签订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争议由合同履行地仲裁机关仲裁,对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根据我国仲裁法及仲裁法解释的规定,这种约定违反了仲裁的惟一性和终局性,仲裁机构会认定其为无效约定,不予受理仲裁申请。
口头买卖合同的管辖确定原则。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管辖地,则以约定为准。如果没有约定,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不同类型的合同,如承揽合同、租赁合同等,其履行地的确定方式也不同。此外,其他如保险合同纠纷、票据纠纷等也有相应的管辖法院确定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要件。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础,对当事人和相关主体具有法律效力,一旦依法成立,当事人须遵守。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庭或机构受理案件的基础,涉及对当事人重大权利的处分。有效的仲裁协议应具备条件:当事人具有缔约资格和能力,协议内容明确并符
甲乙双方就某一事由达成的仲裁协议。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双方同意将纠纷提交至XXX仲裁委员会仲裁,并遵守仲裁裁决。协议一式三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财产保险合同纠纷的诉讼管辖地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法律规定,此类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签订财产保险合同时需注意保险方主体、合同标的、合同形式、合同文本以及合同变更与解除等事项。作为保险合同,需特别注意告知条款、保险责任、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