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不同
仲裁由独立于行政机关的仲裁委员会受理,而诉讼由人民法院负责。仲裁委员会是专门的仲裁机构,而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2. 管辖的依据不同
仲裁实行的是协议管辖,即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受理案件。如果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仲裁机构无权受理。而诉讼实行的是强制管辖,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以依法受理案件。3. 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不同
仲裁庭由当事人各方选定、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仲裁员组成,其组成是基于当事人的选择。而审判庭的组成是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无权过问,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请回避,是否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4. 审理程序的公开性不同
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案情、裁决都不公开,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5. 判决的上诉制度不同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而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海事法院对海运合同的管辖权问题。海事法院管辖范围包括水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船舶相关纠纷案件等。海事诉讼管辖具有专门管辖、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等特别规定,原告可就被告原则进行起诉。在适用管辖权时,应先适用民事诉讼法,再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被告人对上级指定管辖的案件能否提出异议的问题。新疆某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起诉十四师水利建管处后,又提出管辖权异议,但被法院裁定驳回。文章详细阐述了管辖权异议和指定管辖的概念及相关规定,并分析了本案是否构成管辖权异议申请或指定管辖申请。最后,文章强调了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贷合同引发的民事纠纷可以选择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或借贷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公民或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当涉及多个被告时,各个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同时,也提到了
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选择问题。在涉及多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时,原告可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选择其中一个提起诉讼。同时,最先收到诉状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在特定情况下,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多个行政行为。当共同管辖发生争议时,可进行协商或指定管辖。确保行政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