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是指平等的民商事主体通过共同意思表示,愿意将可能或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形式。仲裁协议作为仲裁机构获取争议管辖权的依据,必须满足法定要素才能成立。
具体的仲裁请求是指仲裁申请人要求仲裁机构解决的具体争议,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例如,在加工承揽合同纠纷中,定作方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承揽方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提供货物。仲裁申请必须有一定的事实和理由作为依据。事实是指引起民商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或消失的客观情况,包括事件和行为。而理由则是仲裁申请人提出仲裁请求的依据,包括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和理论依据等。
需要指出的是,当事人在申请仲裁时,并非要求事实必须是确凿真实的,理由也不必合理合法。仅需当事人提供相关内容,仲裁委员会即可受理。
根据《仲裁法》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3条又规定:“婚姻、收养、监护和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纠纷不能仲裁。”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总结出《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范围遵守以下原则: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苏州仲裁委员会为了公正、及时地仲裁民商事争议修订的新规则,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定了仲裁目的、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仲裁协议、仲裁协议的形式和效力等内容。当事人申请仲裁需符合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
北京仲裁委员会的基本结构、职能以及仲裁协议的详细规则。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机构,负责解决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其形式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其他书面协议。仲裁协议独立存在,不受合同变更、解除等影响的效力。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