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7日第三届青岛仲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民商事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青岛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权益纠纷,可以依法向本会申请仲裁。
本会不受理因下列纠纷和争议提出的仲裁申请: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三)劳动争议;
(四)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纠纷。
第三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第四条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发生后达成的将纠纷提交本会仲裁的协议及补充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项;
(三)选定本会的意思表示。
第五条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第六条本会有权对仲裁协议的效力及仲裁案件的管辖权作出决定。
第七条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本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本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未在上述期限提出的,视为同意接受本会仲裁;当事人协议不开庭审理的,应当在首次提交答辩书前以书面形式提出。
第八条当事人协议向本会申请仲裁的,即视为同意按本规则进行仲裁。当事人另有约定并经本会主任同意的从其约定。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九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本会的受理范围。
第十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向本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第十一条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被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
国内法院的执行程序,包括国内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在境外的执行以及内地仲裁裁决在香港的执行问题。对于国内仲裁裁决,胜诉方需向国内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对于涉外仲裁裁决,胜诉方需根据规定在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内地仲裁裁决在香港的执行则需向香港
仲裁裁决书的格式和内容。裁决书由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的纠纷争议作出,包括首部、正文、裁决和尾部。正文部分应写明双方争议的主要事实和仲裁庭查明的事实及认定证据。裁决部分写明当事人责任和法律依据。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不执行者可申请强制执行。仲裁机关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