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要件如何审查

时间:2020-07-2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028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保障当事人诉权。但是实施立案登记制度后,并不意味着诉讼要件就不再审查了,那么诉讼要件如何审查呢?

首先,变实质审查为形式审查。

如对于民事案件,《意见》规定,“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应当登记立案。该条款关键字在于“有”,这也意味着只要“有”这些形式要件就应当立案。至于这些要件是否合理,案件是否最终能胜诉,并不是立案阶段所考虑范围。同时,再此重申全面清理和废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土政策”。

其次,对于一次性立案未成功者给出帮助与救济。

一方面要求法院对于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进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避免当事人跑冤枉路。另一方面,对于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明确要求法院须依法作出裁决,给当事人一个说法,并使之行使上诉及申诉权有了法律凭证。

该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然会引起案件增量,如果在司法资源不增加的前提下,保障这些增量案件得到妥善处理,是各级法院面临的巨大挑战。对此,《意见》提出制裁违法滥诉、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完善庭前准备程序等多项举措。在防止不端者滥用制度、徒增各方诉累的同时,提出了提高纠纷化解效率的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

    中国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从立案审查制转变为立案登记制,并强调形式审查的重要性。为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对于满足形式要件的案件应予以立案,同时废除不合法律的立案“土政策”。对于一次性立案未成功的当事人,提供救济和帮助。面对可能的案件增量,通过制裁违

  • 再审程序及其时效

    再审程序及其相关时效。当事人认为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可在判决或裁定生效后的六个月内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再审可由本院、最高法院等机构提出,当事人申请时需提交相关材料,法院审查期限一般为三个月。对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或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 深圳宝安区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机制的改革

    深圳市宝安区针对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机制的改革。通过法院、劳动监察部门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资源整合,建立多方联动调节机制,并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指导和培训,以提高调解成功率。试点以来,宝安区劳动争议联调工作室取得了显著成效,法院也支持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终局性。

  •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法院将在十日内审查。裁定正确的会驳回申请,不当的则会变更或撤销。利害关系人的复议申请也将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应规定处理。

  • 审监庭调解、和解工作经验总结
  • 民事判决有错误怎么处理
  • 醉驾请律师辩护要多少钱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