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 > 打胎有一方不同意怎么办

打胎有一方不同意怎么办

时间:2024-12-30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110
女方意外怀孕后不想要这个孩子,觉得双方的感情还不稳定留着这个孩子也没有意义,就想要去打胎。但是遇到了男方不同意的情况,在女方要打胎男方却不同意双方产生了纠纷,那打胎有一方不同怎么办?下面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打胎有一方不同意怎么办

女方决定生育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女方有权决定是否生育,这是合法的。男方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双方沟通协商来解决。

堕胎是否可作为离婚理由

如果女方以擅自打胎为由提出离婚请求,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会判决离婚。然而,如果妻子多次擅自打胎拒绝生育,或者丈夫在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六个月内再次起诉,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准予离婚。

夫妻生育权的纠纷

女方未经男方同意擅自打胎在法律上并无不妥。然而,生育是夫妻共同的事情,一方擅自作主可能损害对方的生育权。对于生育权的纠纷,应以夫妻沟通为主,因为法律无法强制实现一方的生育权。如果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可能成为关系破裂的理由。

司法实践中的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主要以调解为主。虽然女方擅自打胎侵犯了丈夫的生育权,但并不会导致丈夫无法实现生育权,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夫妻关系并没有完全破裂。因此,对于这类离婚请求,人民法院一般不会判决离婚。但是,如果妻子多次擅自打胎拒绝生育,或者丈夫在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六个月内再次起诉,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准予离婚。

一方起诉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的处理方式

因为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准予或不准予当事人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因此,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愿意离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以下情况以争取离婚:

  1. 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无法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
  2. 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
  3. 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
  4. 一方欺骗对方,或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
  5. 双方结婚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
  6. 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
  7. 感情不和分居已满2年,确无和好可能,或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
  8. 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
  9. 一方重婚,对方提出离婚。
  10. 一方好逸恶劳、有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
  11. 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
  12. 一方下落不明满2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议庭宣判的时间

    合议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宣判的时间规定。合议庭审理案件一般期限为六个月,可因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宣判时,法院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期限及法院。对于离婚判决,需告知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前不得另行结婚。当庭宣判的,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

  • 案情简介

    刘女士与章先生离婚时关于A企业股权的争议案件。刘女士与章先生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章先生在A合伙企业的股权财产份额转让给刘女士,但遭到合伙人之一的王大起诉。法院判决认定离婚协议有效,但因未征得所有合伙人同意,股份转让尚未生效。王大有优先购买权。律师提醒,

  • 军人离婚案件的离婚程序

    军人离婚案件的离婚程序,包括起诉的条件和方式、受理情形以及审理程序等。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被告明确等条件,可采用书面或口头方式。案件受理后,大多数情况下适用简易程序,若复杂可转为普通程序。军人诉讼离婚需经政治机关同意。

  •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文内容。看守所应保障律师履行辩护职责所需的时间和次数,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包括律师向看守所出具相关证件和委托书等文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律师的权利,包括独立执业权

  • 刑事级别管辖的含义
  • 赌博如何获取证据
  • 犯罪后车辆返还的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