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 > 家属放弃抢救违法吗

家属放弃抢救违法吗

时间:2024-09-27 浏览:25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193
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出现严重的疾病时,要到医院治疗的,如果是意外造成严重伤害的,往往是需要抢救的,如果要做手术的,医生可不征求家属同意,那么家属放弃抢救是不是违法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家属放弃抢救是否违法?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家属无权放弃抢救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需要紧急抢救时,家属没有权利放弃抢救。是否放弃抢救应由患者自行决定,而家属的放弃可能构成遗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如果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拒绝扶养,并且情节恶劣,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

医生拒绝治疗的情况

在医疗诉讼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医疗机构和医生是否有拒绝治疗的权利。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医生“不得拒绝治疗”,但仅限于“急危患者”和“突发事件”两种情况。法律界和舆论界普遍强调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常常认为“患者有权拒绝接受治疗,医生无权拒绝施治”。然而,在一定的条件限定下,医生是具有拒绝治疗权的。

患者及家属违反院规又不听劝阻

患者必须服从治疗、遵守医嘱和院规等是医患关系中的基本规则之一。例如,在医院内不得大声喧哗,限定患者亲友的探视时间等,这些规定旨在维护所有患者的利益,确保他们获得有效治疗。

因此,医生有权对患方违反院规的行为进行劝阻或制止。当劝阻或制止无效时,为了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和治疗,医生有权拒绝治疗,甚至要求患者出院。此外,有些患者及家属要求使用自己的医保卡或公费医疗卡为家属看病支付费用,医院有权拒绝这样的要求。

患方提出过分要求又不听劝阻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医学的期望过高,有些患者或家属往往会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

例如,有患者在手术前要求医院“必须保证不会产生任何手术并发症”,才愿意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尽管这是一种成熟且成功率很高的手术,但由于患方的要求不切实际,超出了医学科学所能达到的期望值,医院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医生人身权利遭受威胁

根据我国宪法第37条的规定,每个公民的人身自由都不受侵犯。人身权利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最基本权利,医务人员也不例外。因此,当医生的人身权利受到威胁或非法侵害时,医务人员有权拒绝治疗。特别是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的人身权利经常受到非法侵害,甚至发生医生被杀害的情况,这一权利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医生将沦为“医奴”。

患者不配合治疗

患者不配合治疗是医界普遍遇到的情况。例如,美国和前苏联的医事法明确规定:当医生发现患者未遵守医嘱服药或存在其他违反医嘱的行为时,医生有权拒绝继续治疗。

由于医患之间在医学知识上存在差异,为了实现医学最高期望,医生必须处于主导地位,而患者则只能处于配合地位。这种主导与配合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教师资格证借给别人办资质需要承担责任吗

    教师资格证借给别人办资质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民事立法,借出教师资格证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构成需满足主观过错、行为违法性、实际损害及因果关系等条件。责任人需是两人或多人,且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当事人约定。同时,连带责任的客体

  • 合议庭宣判的时间

    合议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宣判的时间规定。合议庭审理案件一般期限为六个月,可因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宣判时,法院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期限及法院。对于离婚判决,需告知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前不得另行结婚。当庭宣判的,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

  •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文内容。看守所应保障律师履行辩护职责所需的时间和次数,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包括律师向看守所出具相关证件和委托书等文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律师的权利,包括独立执业权

  • 刑事级别管辖的含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刑事级别管辖的规定。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有不同的管辖权,基层法院处理普通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处理重大和有特定性质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处理辖区内的重大刑事案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处理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刑事案件。

  • 犯罪后车辆返还的法律问题
  • 治安处罚的案底能消吗
  • 调解书的强制执行程序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