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对除了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在期限届满后没有提起诉讼,那么仲裁裁决书将具有法律效力。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时,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裁定不服时,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的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1. 劳动保障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的一年内,应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后的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如果受理申诉,仲裁委员会应在决定作出之日起的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如果决定不受理申诉,仲裁委员会应书面通知被申请人并说明不受理的理由。被申请人应在收到申请书副本后的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据。如果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这并不会影响案件的审理。
3. 仲裁庭应在开庭前的五日内将开庭时间和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如果当事人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申请人将被视为撤诉。被申请人可以在缺席的情况下进行裁决。
4.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在组成仲裁庭之日起的四十五日内结案。如果案情复杂确实需要延期,可以经仲裁委员会批准适当延期,但延期时间不得超过十五日。
5. 仲裁庭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先行调解。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应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该调解书从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6. 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在期限届满后没有提起诉讼,那么裁决书将具有法律效力。
7. 当事人对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按规定的期限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