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保障 > 实时政策 > 新型冠状病毒医疗费国家全包吗

新型冠状病毒医疗费国家全包吗

时间:2020-07-21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622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对我国造成严重的冲击,我国境内受感染的人数超过8万,治疗患者对防控疫情非常重要的,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医疗费国家是不是全包?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新型冠状病毒医疗费国家全包吗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有,所有的医疗费用由政府承担,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二、相关法律规定(节选)

《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保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保障局,财政厅(局):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李克强总理也对此作出批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行专门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疫情防治工作,对于保障参保人员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医保、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凡是发生疫情的省份,省级医保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应当靠前指挥,建立专项工作机制,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积极做好联防联控工作。

二、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一是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实施综合保障。二是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三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使用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可临时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三、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对收治患者较多的医疗机构,医保经办机构可预付部分资金,减轻医疗机构垫付压力。医保经办机构应及时调整有关医疗机构的总额预算指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医疗费用单列预算。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确保与医疗机构及时结算,保证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确保假期工作平稳有序。各级医保、财政部门要加强春节假期的值班值守,完善值班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政策任务。各地医保经办机构要配备足够的人员,做到春节假期经办服务不间断。要做好基金收支的动态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各省(区、市)医疗保障局自1月31日起每周五下班前向国家医疗保障局报送本省(区、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人数、医疗费用、医保和医疗救助基金支出等情况。

各省(区、市)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情况,请及时向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报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成年人办理身份证所需材料

    未成年人办理身份证所需的材料及相关法律问题。未成年人需提供居民户口簿或居住证原件、监护人的身份证、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及现金。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扣押他人身份证是违法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

  • 城市建设配套费申请程序详解

    城市建设配套费的申请程序。申请人需前往物价局提交材料并经过实地调查、成本监审、初审、审核、价审委会审等步骤。经办人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并提交相关文件给县政府和财政局。逾期未改正或补正则视为未申请。

  • 法律规定拒捕的处罚

    关于法律规定拒捕的处罚,包括妨害公务罪的具体处罚情况,以及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情况与责任。对于拒捕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和后果进行处罚。同时,也规定了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后的报告责任和对于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后果处理。

  • 延迟复工期间在家办公工资怎么发放

    依据相关通知的规定,延迟复工期间,劳动者在家提供了劳动服务的,用人单位应该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

  • 员工居家隔离期间有没有工资
  • 疫情在家休息有工资吗
  • 疫情期间的旅游合同,变更还是解除
社会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