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票据法》第17条规定,二年期间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 汇票的持票人对出票人的权利:汇票的出票人有保证承兑和保证付款的义务,持票人在二年内可以对出票人行使追索权。
(2) 汇票的持票人对承兑人的权利:承兑人在承兑汇票后,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持票人在二年内可以对承兑人行使付款请求权。
(3) 本票的持票人对出票人的权利:本票是自付证券,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见票时,必须承担付款的责任。持票人未按照本票规定的期限提示见票请求付款的,可以在时效期间内对出票人行使追索权。
根据《票据法》第17条规定,六个月期间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 支票的持票人对出票人的权利:支票是委托证券,出票人对持票人承担保证从付款人处获得付款的责任,但不承担支付票面金额的义务。持票人在支票不获付款时,可以对出票人行使追索权。追索权的时效期间为出票日起六个月。
(2) 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票据在背书转让后,形成了前手和后手之间的关系。根据《票据法》第37条、第68条、第81条第1款、第94条第1款的规定,持票人对前手行使追索权的时效期间为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之日起六个月。超过六个月时效期间的追索权将消失。
根据《票据法》第17条规定,三个月期间仅适用于再追索权的行使。再追索权是指票据债务人在经其他票据权利人追索并清偿了票据债务后,取得票据后可以行使的向其前手再为追索的权利。再追索权应当在清偿日或提起诉讼之日起三个月内行使。
票据在中国经济金融和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票据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实体经济融资、金融市场活跃度和互联网金融创新。同时,提出了中国票据发展指数的概念,该指数能衡量票据市场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影响、金融市场化进程、票据价格走势及票据创新和风险状况。通过实证分
在我国法律中对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进行了规定,票据权利在票据时效期限内不行使的,因时效届满而消灭。据此,中断票据时效的行为,是票据权利的保全行为之一。票据权利的时效中断方法,应适用我国有关规定。持票人具有上述规定的事由时,将引起票据权利时效的中断。(四)
票据时效,是指持票人可以有效地进行票据权利的行使的期间。这里“票据权利的行使”作广义解释,既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的行使,也包括请求承兑、请求作出拒绝证明书等。广义票据时效相应地也应包括行使票据权利的时效和保全票据权利的时效。经过一定的期间不行使票据
《票据法》第17条规定,我国票据时效的期间分为三种:2年的期间、6个月的期间、3个月的期间。这三种期间,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票据权利。承兑人承兑汇票后,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因此,持票人对承兑人有付款请求权。本票持票人对出票人的权利,适用2年的时效期间。持票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