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票据法第63条的规定,所谓“其他有关证明”包括以下内容:
这一证明是由医院或相关单位出具的,用于证明承兑人或付款人已经去世。
这一证明是由司法机关出具的,用于证明承兑人或付款人已经逃匿。
这一证明是由公证机关出具的,具有拒绝证明效力,可以用于拒绝相关事项。
根据《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
票据法第63条规定的“其他有关证明”包括:
一、医院或有关单位出具的承兑人、付款人死亡的证明;
二、司法机关出具的承兑人、付款人逃匿的证明;
三、公证机关出具的具有拒绝证明效力的文书。
票据法第70条第1款第2项、第71条第1款第2项所指的“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对于票据法第103条所列行为中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
签发空头支票或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但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行为,将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为票面金额的5%,但不低于1000元;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的2%。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反票据法和本办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或贴现的,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撤职或开除的处分;如果造成重大损失,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票据的付款人故意压票或拖延支付见票即付或到期的票据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将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为每日票据金额的0.7%;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警告、记过、撤职或开除的处分。
票据法中关于付款人的责任及其限制。付款人在足额支付款项后,全体汇票债务人的责任将解除,但如果付款人恶意或有重大过失地支付款项,则需自行承担责任。恶意支付指明知持票人非真正权利人却仍支付,重大过失指应察觉持票人非真正权利人而未察觉。付款人在支付前不了解
失票人起诉时需提供担保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担保数额应与票据金额相当,以及对于伪报票据丧失的当事人需追究法律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票据作为货币证券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的基本性质。
票据法律关系的分类,包括票据关系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票据关系与票据的基础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票据关系是基于票据行为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而票据的基础关系是授受票据的原因和前提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一旦发生票
我国票据法解释中法院受理的情形。包括因行使票据权利或非票据权利引起的纠纷,票据债务人要求返还票据的诉讼,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后票据持有人行使追索权的诉讼等。同时,还介绍了挂失止付的提起人和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