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出质的财产或权利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根据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或权利的折价、拍卖或变卖所得价款来受偿。质押作为一种担保物权,除了具备担保物权的共有属性外,还具备以下特点:
质押的公示方法是通过债权人占有质押财产来实现的。
质押可以涉及动产和财产权利的出质。
债权人有权直接支配质押财产以实现质权。
根据质押的财产不同,质权可以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物权法》没有明确列举可以出质的动产,而是通过排除方式规定,即禁止转让的动产不能被出质,除此之外的动产都可以被出质。动产质押合同在未附生效条件时即成立,但质权的设立是在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
《物权法》对权利质押的标的进行了明确列举。根据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有权处分的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应收账款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都可以被出质。这些财产权利具备财产权、可转让性和符合法定性的特征。权利质押合同在未附生效条件时即成立,但质权的设立根据财权权利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质押与不转移占有的抵押相比,存在一些弊病。由于质押不仅限制了出质人对质押财产的处分,还要转移质押财产的占有,对出质人来说,不仅转移了质押财产的担保价值,还转移了质押财产的使用价值。因此,对于出质人而言,质押是不利的。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质押反担保方式包括存货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和专利权质押。其中,应收账款质押是《物权法》首次明确规定的一种反担保方式。在选择质押反担保方时,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反担保在法律中的适用以及反担保与担保的区别。反担保是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要求债务人提供对第三人的担保。担保合同纠纷中,反担保适用担保法的规定。反担保的担保对象是担保人对债务人的追偿权,与担保的担保对象不同。此外,担保合同的当事人因担保方
免除反担保责任的情形,包括主合同当事人串通欺骗保证人以及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手段使保证人违背真实意思提供保证的情况。同时,文章介绍了反担保成立的要件、特征及其担保对象与担保合同的当事人不同之处。反担保成立需满足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等条件,且需符
反担保的概念及其在事故车保全中的应用。反担保是保障担保人追偿权的实现而设定的担保,常用于交通事故纠纷中的财产保全。提供保证金是反担保措施之一,但法院在保证金退还方面的行为可能侵害当事人权益。反担保成立的条件包括保证、抵押和质押,留置和定金不能作为反担
抵押反担保合同的相关内容。反担保是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作担保时,为了保证其追偿权的实现,要求债务人提供的担保。抵押反担保合同的签字方包括抵押权人(甲方)和抵押人(乙方)。合同内容应包括抵押财产、担保的主债权及担保范围、抵押物的登记、保险、乙方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