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如果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所规定的情形,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在其中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情况下,该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当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时,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除外。如果一方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将不能免除责任。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
1、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合同的成立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了明确且真实的意思表示。合同中的所有条款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真实意思表示,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2、必须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
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通过合同的全部条款和内容的协商达成一致。即使是格式合同,也必须对规定的条款(包括附加条款)达成一致,并且必须得到对方当事人的接受才能生效,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3、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
合同中免责条款的订立必须保障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荣誉、财产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4、必须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
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是免责条款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合理性因素所在。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免责条款是在已有的价格、保险等机制背景下合理分配风险的措施,以维护企业的合理经营,并平衡条款使用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在购销合同中,免责条款常常起到分配风险的作用,并由此决定谁在实际上承担风险,从而影响合同标的价格。只要这类免责条款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均被视为有效。然而,那些不能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权益与风险,限制或剥夺另一方当事人权益,或故意加大另一方当事人风险的免责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5、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提供者必须尽说明义务。
与其他合同不同,格式合同是由提供者一方事先拟定的相应免责条款。拟定合同条款的一方通常属于垄断行业,如邮电、铁路、航空、保险等行业。他们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事先拟定了条款,包括免责条款。由于他们事先拟定了这些条款,因此对其中的内容比较熟悉,特别是关于免除或限制自身责任的内容,经过反复研究,他们想方设法地免除或限制自己的责任。而对于另一方当事人来说,由于不了解格式条款的内容,只有在订立合同时才会接触到相关条款。而且格式条款的内容通常很多且很细,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很少注意到对方设定的或隐藏的免责条款。而且这些免责条款往往表述得似是而非,非专业人士很难一下子看清其中的奥妙。因此,合同法规定要求提供格式合同者在订立合同时,必须以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当事人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对这些条款予以说明。如果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在订立合同时未尽提请对方注意和说明的义务,属于强迫对方当事人接受不公平条款,则该免责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关联性证明问题。被侵权人需提供证据证明环境污染与造成的人身损害存在关联性。侵权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的法律后果,形式多样。最新法规明确了环境侵权案件中关联性证明的举证责任,要求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等情形才可免除责任
产品质量的责任承担问题,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无过错责任、《产品质量法》与委托加工产品的区别,以及委托加工产品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可选择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委托加工产品在法律上属于合同法领域,其质量责任主要涉
我国法律关于致人轻伤后积极赔偿免除起诉的规定,以及被打致受伤后的法律途径和索赔范围。当行为人致他人轻伤后主动赔偿并得到谅解,可避免被判定为犯罪。同时,受害人有权索赔,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项费用。提起索赔时,受害人需了解自身权利和诉讼途径,包括刑事附
侵权行为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及相关法律规定。侵权行为人明知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却自信能避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权益需承担侵权责任。认定过失犯罪时,应从行为本身、客观环境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其能否预见结果发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