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同履行双方无法达成协商时,一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合同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即使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条款,当事人仍需承担责任。违约责任条款可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来确定。
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即使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条款,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违约情况,仍适用相关法律条款追究违约方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1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双方当事人均违反合同的情况下,如何划分和确定双方的违约责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根据各自过错的大小按比例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司法实践经验,以下方法可用于划分双方违约责任:
1. 如果能确定双方各自过错的大小,则按照各自过错的大小承担责任。即过错较大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主要的违约责任,过错较小的另一方当事人承担次要的违约责任。
2. 如果双方过错相当或无法确定双方过错大小,则双方平均分担违约责任。在双方均有过错的情况下,划分双方的违约责任关键在于确定各自的过错大小。法律对此并未进行规定,需要根据具体实践和实际情况来区分。在确定各自的过错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过错的种类:即当事人的过错是故意还是过失,故意过错和间接故意过错的区别。不同种类的过错会导致不同的责任,如故意过错较重大过失更为严重,重大过失较轻过失更为严重。
2) 违约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先违约的一方当事人应负主要责任,后违约的一方当事人应负次要责任。
3) 违约的次数:违约次数较多的一方应负主要责任。
4) 违约的严重程度:违反合同主要条款的一方应负主要责任。
5) 后果的严重程度:即当事人违约导致的损失情况。
6) 违约的原因:即当事人在何种情况下因何种原因违反合同规定。
7) 其他相关实际情况。如果双方违约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免责原因造成的,可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免除双方的违约责任。
合同履行中的三大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其中,同时履行抗辩权发生在互负到期债务且没有履行顺序的情况下,一方有权在对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抗辩权则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债务。而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分为
从事产品质量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设立程序和要求。中介机构的设立需依法进行,且不得与国家机关有关联。对于承诺的质量标准未达到的产品损失,中介机构需与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产品质量标准要灵活应用国家标准和其他标准,特殊质量要求需明确约定并说明理由。
个人非商业盗版侵权的赔偿方式,明确界定了个人非商业盗版的含义和合法使用范围。同时,文章还阐述了销售盗版书的侵权性质和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销售盗版书属于侵权行为,如果违法所得数额巨大,将面临刑事处罚。
仓储合同中留置权的相关问题。在仓储合同中,保管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对仓储物享有留置权,例如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或未支付保管费用等。同时,法律对留置权的定义、适用范围、留置财产与债权的关系等进行了规定。若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保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