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对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对于对责令限期拆除处罚决定不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限为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诉讼机关为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如果人民法院无法当场判定起诉是否符合规定条件,应接收起诉状,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如果起诉不符合条件,将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在裁定书中说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应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
如果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会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
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需要得到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需要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将发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需要得到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需要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或裁定不会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超过二十年的不动产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如果行政机关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未履行职责,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法律或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有规定,应从规定的期限开始计算。在紧急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问题。介绍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如书面发函、投诉相关部门、签订补充协议或还款协议等。同时,也提供了恢复诉讼时效的方法,如录音催讨法、银行转账法、协商对账法以及故意主张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以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信用贷款的诉讼时效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信用贷款诉讼的起诉时效为三年,自出借人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之日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但存在特殊情况可延长。若分期履行债务,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