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诉讼时效违背所有权的民法意义
根据民法意义,财产的所有权是绝对权,除非标的物灭失,所有权是永久有效的,不会因为诉讼时效的超过而消失。因此,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违背了所有权的本质。
2、适用诉讼时效将使得所有权登记制度失去意义
产权登记制度是不动产所有权公示的重要方式,具有很强的公信力。特别是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确认不动产所有权的唯一方式。如果适用诉讼时效规定,将导致不动产登记制度失去意义。
3、不符合我国诉讼时效设计的初衷
诉讼时效的设立旨在稳定财产关系,所有权的明确与否是判定财产关系是否稳定的重要依据。在本案中,房屋所有权明确属于A马某,如果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将不符合诉讼时效设计的初衷。
4、从法院裁判的特点来看也不适用诉讼时效
法院裁判的特点是支持原告意味着否定被告,否定原告意味着支持被告。从这个角度看,法院的判决是对是与否的选择。在本案中,如果法院支持被告的抗辩事由,即承认了使用该房屋已满20年的主张,就意味着承认了取得时效制度。然而,我们知道我国并不存在取得实效制度。
5、我国《民法通则》对房屋所有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但通过对诉讼时效制度相关条款的分析可以看出,诉讼时效仅适用于债权及债权请求上的救济权。法学界普遍认为,与相关事实关系及相关法律关系始终存在的权利以及处于被侵占状态的权利都不适用诉讼时效,这也是司法实务中常见的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如果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以下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一)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 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 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 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问题。介绍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如书面发函、投诉相关部门、签订补充协议或还款协议等。同时,也提供了恢复诉讼时效的方法,如录音催讨法、银行转账法、协商对账法以及故意主张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以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房产证办理迟延的诉讼时效问题。出卖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导致买受人未能取得房屋权属证书时,出卖人应承担违约责任。诉讼时效从开发商违约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并需注意一般诉讼时效规定。出卖人承担责任的情形包括在约定时间内未办理房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