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时效 > 信访时间记入行政诉讼时效吗

信访时间记入行政诉讼时效吗

时间:2024-07-05 浏览:5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9067
行政诉讼时效在法律中十分重要,一旦超过行政诉讼时效将会丧失诉讼权利。那么,因为信访而耽误的时间会记入行政诉讼时效吗?对于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信访时间是否记入行政诉讼时效?

信访时间与行政诉讼时效没有直接关联。信访可以中断行政诉讼的进行,根据相关法律解释,以下是相关规定:

诉讼时效中止

根据《民法通则》第139、140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可以中止。具体情况如下:

诉讼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利的,诉讼时效中止。一旦中止的原因消除,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

根据《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接到信访事项后,应当及时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如果无法当场告知,应在接到信访事项后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除非信访人的姓名和住址不清楚。

根据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在调查处理信访事项时,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时,可以依法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

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

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起诉、请求和认诺:

1. 起诉:即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法院行使权利的方式,这将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并从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计算。

2. 请求: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提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行使请求权的方式。通过改变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诉讼时效应中断。

3. 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通过义务人的认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诉讼时效中断,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以下情形应被认定为“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从而中断诉讼时效:

1. 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的文件,并且对方当事人在文件上签字、盖章,或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件已到达对方当事人。

2. 当事人一方通过邮寄或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数据电文已到达或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

3. 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法或合同约定从对方当事人的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

4. 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情况,适用其规定。

信访事项的办理

人民检察院的办理程序

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信访事项时,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提供相关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时,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了解。

经调查核实后,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答复信访人。如果事实清楚且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应当支持。对于信访人提出的有利于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应当研究论证并采纳。对于缺乏事实根据或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不予支持,并向信访人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

办理期限和答复

承办部门应当在收到本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转送的信访事项之日起60日内办结。如果情况复杂,无法按时办结,可以经分管检察长批准后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并通知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如果法律或法规另有规定,应当按照规定办理。

信访事项的答复由承办该事项的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负责。除非因通讯地址不详等原因无法答复,原则上应当书面答复信访人。对于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答复应当由承办部门和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共同负责。必要时,可以通过公开听证等方式,辩明事实、分清责任,做好化解矛盾和教育疏导工作。在答复举报时应当注意保密,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如果需要以邮寄方式书面答复,并要求举报人签名,应当使用挂号邮寄并不得使用有人民检察院字样的信封。

复查和信访人行为的处理

如果信访人对人民检察院的处理意见不服,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提出复查请求。人民检察院收到复查请求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立案复查规定的应当立案复查,不符合立案复查规定的应当书面答复信访人。

人民检察院的信访接待人员应当告知信访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指定地点反映诉求,确保信访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对于以下行为,应当进行劝阻、批评或教育;对于劝阻、批评或教育无效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1. 在人民检察院办公场所周围非法聚集,围堵、冲击人民检察院,拦截公务车辆,堵塞、阻断交通,影响正常办公秩序。

2. 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

3. 侮辱、殴打、威胁检察人员,或非法限制检察人员人身自由。

4. 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故意破坏信访接待场所设施,或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5. 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进行信访或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纠纷超过一年有效吗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但也有长期诉讼时效的规定,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同时,也存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以及特殊规定下的诉讼时效执行。超过诉讼

  • 违约状态下的诉讼时效

    违约状态下的诉讼时效问题。依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年,或违约状态结束后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法律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诉讼时效。

  • 什么行为会中断诉讼时效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

  •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包括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分期履行、保证债务、合同无效和合同解除等不同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起算,以及起诉、撤诉、公告催债等方式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在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时,债权人在首次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时诉讼时效起算。对于不同的合同情况,诉讼

  • 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的规定
  • 商品房不具备法定交房条件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 拆迁征地纠纷是否有诉讼时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