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
(二) 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三)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
(四) 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自然人犯本罪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非法经营的非法性必须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非法经营的非法性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非法经营罪违反的国家规定是指国家关于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法律法规限制买卖物品的规定,国家关于进出口许可、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关于经营许可、批准的规定。因此,非法经营行为不包括违反一般经营法规的行为。无照经营或者超越经营范围本身并不构成非法经营,只有当无照经营或者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需要行政许可才能经营时,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非法经营行为。例如,如果营业执照中没有经营烟草的内容,但是超出范围经营了烟草,因为烟草属于专营物品,因而这是一种非法经营行为。但是如果超出范围经营的不是需要经过行政许可或者审批以及专营专卖或者限制性买卖的物品,则不属于非法经营行为。
2、其他非法经营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明文规定认定
根据刑法“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的基本原则,对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明文规定进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关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规定,应受到“禁止适用事后法”原则的限制,否则,非法经营罪的范围将会被随意扩大。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文规定的两种犯罪形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提供给他人生产、销售食品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销售的非食品原料,情节严重的,将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原料,情节严重的,将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如果同时违反了上述两种行为,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罪等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此外,违反国家规定,私设生猪屠宰厂(场),从事生猪屠宰、销售等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将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对非法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的个人以及建筑工程发包方违约的处罚和处理措施。对于发包给无资质个人的行为,将受到责令改正、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对于建筑工程发包方的违约行为,如未提供原材料等导致工程无法开工、中途停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无证经营动物疫苗的法律处罚及相关问题。从事无证经营行为的个体或企业将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并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措施。非法经营行为若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将受到刑法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对于非法经营行为的违法性认定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