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 > 合伙销赃是否属于共同犯罪

合伙销赃是否属于共同犯罪

时间:2024-10-17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0423
我们帮助犯罪分子犯罪,或帮助犯罪分子完成犯罪行为时,这种行为也是犯罪,那么,大家对合伙销赃是否属于共同犯罪是否有所了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细心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伙销赃是否属于共同犯罪

合伙销赃满足各个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的犯意联系和客观上行为的共同指向性要件,因此构成共同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意味着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支配下,共同实施的具有内在联系性的犯罪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共同犯罪主要考究各个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的犯意联系和客观上行为的共同指向性,而不要求完全具备一般犯罪的全部主客观特征。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犯罪主体问题

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可以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一方是自然人,另一方是单位,均可以构成共同犯罪。作为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能成为单独犯罪的主体,也不能成为共同犯罪的主体。因此,一个具备主体资格的人与一个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具备主体资格的人“共同犯罪”,不被认为是共同犯罪,其刑事责任由具备主体资格的人承担。一个具备主体资格的人唆使另一个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去犯罪,也不被认为是共同犯罪,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由具备主体资格的人承担。对于这种情况,认为教唆者是在将他人当作工具使用,属于间接实行犯的范畴。在单位犯罪中,虽然也可能有该单位的很多成员参与,但该单位犯罪是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出现的,不能认为是单位里的各成员实行的共同犯罪。因此,对于一个单位犯罪主体有数个责任人承担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只需要根据个人的罪责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犯罪客观方面的问题

共同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的是各共犯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包括实行行为、组织、教唆、帮助和共谋行为,这些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也就是说,各个共同犯罪行为人的单个行为通过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行为整体。根据共同犯罪的分工,实行行为的人被称为实行犯,仅承担帮助行为的人被称为帮助犯,仅有教唆行为的人被称为教唆犯。因此,教唆犯和帮助犯通常是对实行犯的实施行为进行教唆和帮助的。

一般来说,共同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和作为与不作为相结合。在有共谋的情况下,不作为也被认为是共同犯罪的行为。有共谋而未参与犯罪实行行为的情况有三种可能:一种是由他人代劳,不必事必躬亲。例如,一些有组织犯罪的领导或骨干参与了共谋,却不亲自出面实施。第二种是遭遇意志之外的原因而没有参与实行行为。第三种是自动放弃犯罪的实行行为。这三种情况的“共谋”虽未参与实行,也应该成立共犯。

犯罪主观方面的问题

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的是必须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共同犯罪的故意包含两个层次:

第一,要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还要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起共同实施该种犯罪。各个共同犯罪人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二,要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决定,决意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各共同犯罪行为人对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都抱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也就是说,共同故意要求各共同犯罪人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相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犯人对同一犯罪行为或几个犯罪行为持有故意,且这种故意只要求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相同,不要求故意的形式与具体内容完全相同。就故意的形式而言,双方均为直接故意,如果双方均为间接故意以及一方为直接故意另一方为间接故意时,只要是同一犯罪的故意,仍可成立共同犯罪。就故意的具体内容来说,只要求各共犯人具有法定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即使故意的具体内容不完全相同,也可以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故意要求各共犯人在主观上相互沟通,彼此联络,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一起共同实施犯罪。然而,这通常是针对共同实行犯而言的。对于帮助犯而言,片面的共犯是可以成立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刑法对从犯的法定概念和分类

    中国刑法中从犯的概念和分类。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和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对于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基于从犯相对于主犯的危害性较轻的原则。

  • 主犯的分类

    主犯的不同分类。首先,介绍了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作为主犯的特点;其次,阐述了在某些聚众犯罪中,除首要分子外,骨干成员也可能被认定为主犯;最后,说明了在一般共同犯罪中,主犯可能是多个人。

  • 运输毒品的刑期如何确定

    运输毒品的刑期如何确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刑期取决于运输毒品的类型和数量。数量较大可能判死刑;数量较多判七年以上;数量较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罪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将受到严厉处罚。多次犯罪数量累计计算。

  •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分子的分类,包括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主犯是共同犯罪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需承担全部罪行;从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处罚较轻;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根据情节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教唆犯则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

  • 盗墓罪从犯的处罚规定
  • 共犯和主犯量刑一样吗
  • 寻衅滋事从犯初犯判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