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现役军人和非军人共同犯罪的,分别由军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专门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事秘密的,全案由军事法院管辖。 此外,下列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军事法院以外的其他专门法院管辖:
(一)非军人、随军家属在部队营区内犯罪的;
(二)军人在办理退役手续后犯罪的;
(三)现役军人在入伍前犯罪的(需与服役期内犯罪一并审判的除外);
(四)退役军人在服役期内犯罪的,(犯军人违反职责罪的除外)。
相关刑事知识
【军事法院管辖】现役军人和军内在编职工的刑事犯罪案件,主要是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破坏国家力量和战备设施等违反军人职务,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犯罪案件。
对于军、地互涉的案件,一般实行分别管辖制度,如军人与非军人共同犯罪的,军人一方由军事法院管辖,非军人一方由地方法院管辖。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全案由军事法院管辖。下列案件由地方法院管辖:
(1)非军人随军家属在部队营区内犯罪的;
(2)现役军人在入伍前犯罪的;
(3)军人办理退役手续后犯罪的(在营区犯罪的除外)
(4)退役军人在服役期内犯罪的(犯军人违反职责罪除外);
(5)武装警察部队人员(含在编职工)犯罪的。
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起主要作用,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而且其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或是事前拉拢、勾结他人,提起犯意,出谋划策的教唆犯。起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是指:
1、虽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对整个犯罪的预谋、实施和完成,所起的作用不大;
2、只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帮助。如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排除犯罪障碍、看风、转移赃物等。
共同犯罪的主从犯的认定:
(一)应当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来区分,若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一致或相当,则均认定为主犯。
(二)在共同犯罪中,数名被告人互相推卸罪责,其它证据又不能确定他们之间地位和作用大小的,应认定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起同等作用,不分主、从犯。
(三)同案人在逃,从现有证据证实已抓获的被告人确实在整个犯罪过程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如看风、转移赃物等)的,应认定为从犯;同案人在逃,抓获的被告人供称只参与看风、转移赃物等次要或辅助作用,又没有证据证明其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不宜认定主、从犯,但量刑时酌情从轻处罚。
(四)刑法分则对主犯另设处罚规定的,应依照刑法分则条文处罚。不应重复刑法总则关于主犯的规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问题及其相关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定义和认定条件,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共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串通的情况。文章还解释了刑法中关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犯罪主体的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共犯问题,特别是非乘车人的指使行为是否构成共犯。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承包人的指使逃逸行为若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对于一般非乘车人的指使逃逸行为,则不构成共犯。
刑法第27条第2款关于从犯的刑事责任的规定,以及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刑罚量刑原则。对于从犯,其刑事责任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量刑;胁从犯因被胁迫程度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而受减轻或免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