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本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是犯罪的外国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的人。但对于犯罪的中国人,包括港澳台人员,不能适用驱逐出境刑。
在适用驱逐出境刑时,是否应对不同情况的外国犯罪人加以区别,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犯罪的外国人都可以成为驱逐出境的对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并非所有犯罪的外国人都可以成为驱逐出境的对象,有些犯罪的外国人不宜划在被驱逐出境的对象范围内,例如在我国已经居住了一代以上的外侨。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外国人犯罪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处驱逐出境的情况存在争议。一方面,对于外国人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即使其以后被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也不应附加驱逐出境刑。另一方面,对于外国犯罪人判处无期徒刑的,也不宜附加驱逐出境。因为外国犯罪人也存在不被减刑、假释,而执行终身监禁的情况。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对外国犯罪人先行执行驱逐出境的情况。然而,由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尚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如果在主刑执行之前,将外国犯罪人直接驱逐出境,很可能使其逃避应受的刑罚制裁,严重损害了刑罚的确定性。因此,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后,被人民法院判处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应当在执行完主刑后执行驱逐出境。
在实践中,一些犯罪人自称是外国公民,但是没有任何身份证明,经外交途径查询也无结果,只能以无国籍人员定罪处罚;另一些犯罪人由于国籍消极冲突等原因,成为无国籍人。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仍然对犯罪人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遣送出境和驱逐出境的区别。遣送出境针对非法入境者,被遣送出境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入境;而驱逐出境适用于合法入境但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危害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刑法层面适用对象包括在我国境内居留、停留并犯罪的外国人,以及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并在外国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在境内犯罪的驱逐出境规定。驱逐出境是一种刑罚,适用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情节严重的外国人,包括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该刑罚可以单独适用或与其他刑罚附加适用,判决由人民法院作出。外国人在中国
我国法律对外国人驱逐出境的限制。外国人被判处永久驱逐出境后无法重新入境。驱逐是将非本国公民从本国国土驱逐出境的行为。相关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外国人如被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驱逐出境的处罚,需先执行完有期徒刑再
驱逐出境是否构成行政处罚的问题。驱逐出境既可作为刑事处罚也可作为行政处罚,具体取决于外国人是否涉及犯罪行为。对于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或出入境管理的情况,公安机关可决定驱逐出境。关于驱逐出境的不同观点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作为刑罚的驱逐出境与作为行政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