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本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是犯罪的外国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的人。但对于犯罪的中国人,包括港澳台人员,不能适用驱逐出境刑。
在适用驱逐出境刑时,是否应对不同情况的外国犯罪人加以区别,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犯罪的外国人都可以成为驱逐出境的对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并非所有犯罪的外国人都可以成为驱逐出境的对象,有些犯罪的外国人不宜划在被驱逐出境的对象范围内,例如在我国已经居住了一代以上的外侨。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外国人犯罪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处驱逐出境的情况存在争议。一方面,对于外国人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即使其以后被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也不应附加驱逐出境刑。另一方面,对于外国犯罪人判处无期徒刑的,也不宜附加驱逐出境。因为外国犯罪人也存在不被减刑、假释,而执行终身监禁的情况。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对外国犯罪人先行执行驱逐出境的情况。然而,由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尚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如果在主刑执行之前,将外国犯罪人直接驱逐出境,很可能使其逃避应受的刑罚制裁,严重损害了刑罚的确定性。因此,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后,被人民法院判处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应当在执行完主刑后执行驱逐出境。
在实践中,一些犯罪人自称是外国公民,但是没有任何身份证明,经外交途径查询也无结果,只能以无国籍人员定罪处罚;另一些犯罪人由于国籍消极冲突等原因,成为无国籍人。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仍然对犯罪人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是否构成行政处罚的问题。驱逐出境既可作为刑事处罚也可作为行政处罚,具体取决于外国人是否涉及犯罪行为。对于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或出入境管理的情况,公安机关可决定驱逐出境。关于驱逐出境的不同观点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作为刑罚的驱逐出境与作为行政措施的
如果犯罪的外国人继续居留在我国的境内存在危害我国国家和公民利益之虞,人民法院可以对其单独判处或者附加判处驱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国境内实施犯罪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对于罪行较轻,但又不宜继续滞留我国境内的,可以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对于罪行较重,需要判处一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驱逐出境的相关规定是比较多的,出境入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都有规定,确定了驱逐出境的情形、期限等。但是,应当慎重适用驱逐出境,适用时不仅要考察犯罪的性质、情节与犯罪人的具体情况,而且要考虑我国与其所属国之间的关系以及
从司法实践看,完全可能出现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外国犯有依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之罪应当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即使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国外实施有依照普遍管辖原则我国有义务进行管辖的犯罪,在犯罪分子进入我国国境,我国也有权实施管辖,并考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