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与B之间签订了一份合同,C向A提供了一份担保书,担保书规定:在B无法履行支付货款义务时,C将承担担保责任。合同到期后,B未按约定时间支付货款,因此A将B和C作为共同被告,要求他们承担连带责任。我们代理C参加诉讼,并在仔细审查其担保合同后得出结论,即C不应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而应承担一般担保责任,即只有在B无力支付款项的情况下,C才有责任支付货款。如果是连带保证,那么A可以向B或C主张全部债权,也可以同时向两者主张,而无需先后顺序。最终法院采纳了我们的观点。
该案仅在一字之差,“在B不能履行支付货款义务时,由C承担担保责任。”如改为“在B不履行支付货款义务时,由C承担担保责任。”C将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根据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属于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前,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属于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届满后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保证方式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定金的概念及其作为法律担保方式的目的。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预先支付的一定比例的货币或其替代物,以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定金的约定和责任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包括数额和交付期限等。同时,介绍了定金数额的法定限制和注意事项,提醒
企业合并后的合同处理方式。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合并后的公司应继承合并前签订的合同并履行。合并时,各方需签订合并协议,并通知和公告债权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合并各方的债权和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承继。
担保债务的履行方式,包括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抵押物的提供、定金的支付以及留置财产。保证人可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未履行时进行代偿;债务人或第三人可提供财产作为抵押物,债权人可优先受偿;当事人可支付定金,未履行方将失去定金;合同占有人可留置未按约定支付
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这些担保方式是为了保障债务的履行,确保债权人的权益。抵押和质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涉及将财产作为债务担保。保证涉及第三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留置和定金也是担保方式之一。此外,文章还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