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中,追诉时效期限的确定应以单位责任人员中最长的追诉时效期限为准。这一原则较好地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单位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是与单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密切相关的依据。而单位责任人员中所承担的最重刑罚能最能体现单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以单位责任人员中最长的追诉时效期限来确定单位的追诉时效期限是较为恰当的。尽管这一标准并非最理想的,但在现行刑法规定下,仍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确定单位追诉时效期限时,以单位责任人员中最长的追诉时效期限为准还有以下好处:
一、适用于实施单罚制和实施双罚制的单位犯罪。
二、避免单位与单位责任人员的追诉不协调。如果追诉时效期限未过,单位和单位责任人员都应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追诉时效期限已过,单位和单位责任人员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当然,按照这一标准可能会出现单位追诉时效期限未过,但承担较轻刑罚的单位责任人员因追诉时效期限已过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
司法机关按照这一标准能较容易地确定单位的追诉时效期限,提高司法效率,并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确定单位追诉时效期限时,还需注意中断和延长的问题:
一、单位责任人员的追诉时效中断。如果单位责任人员所犯的新罪与前罪中的单位无关,则单位的追诉时效不中断。如果单位责任人员是前罪中的单位所犯新罪的单位责任人员,或与原单位共同犯罪,则单位的追诉时效中断。
二、单位追诉时效的延长。如果单位责任人员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工作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应根据情况进行分别处理:
①如果单位责任人员逃避侦查或审判是基于单位的意志而实施的,单位和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单位责任人员都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②如果单位责任人员逃避侦查或审判是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实施的,单位并无逃避或审判的意图,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单位责任人员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但单位仍应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
我国刑法关于贪污公款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追诉时效根据贪污罪最高可判处的法定最高刑确定,最长为二十年。不同刑期有不同的追诉期限,同时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追诉规定,如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也应立案。贪污罪的量刑标准
刑事案件受理后立案的时限及相关内容。公安机关应在接到案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三十日,特别重大案件可延长六十日。立案需满足事实条件即存在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法律条件即存在需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情况。另外,还介绍了辩护人的定义、职责和
在我国关于旁观他人吸毒是否会受到处罚的法律问题。一般情况下,旁观他人吸毒不会受到处罚,但如果当事人是相关场所的管理人并且不举报吸毒人员,或者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人员明知场所内发生吸毒活动却不报告,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吸毒人员的处罚方式包括治安处罚
刑事诉讼时效根据不同刑罚的最高刑期进行划分,分为五年以下、五到十年、十年以上以及无期徒刑或死刑四个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