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不能执行的,宅基地房是可以申请执行的。农村宅基地房屋可申请强制执行,但如果是唯一的住房,只能查封不能拍卖。如果不是唯一住房,可以查封并进行拍卖,但拍卖对象只限于本村村民。
法院在执行宅基地房屋的态度上比较谨慎,宅基地房屋并不能商品房一样在市场上流转,执行中多局限于仅仅面向本集体的村民拍卖,所以导致变现难度较大。
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第2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执行集体土地使用权时,经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取得一致意见后,可以裁定予以处理。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农村村民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由于是村民基于其身份而无偿取得的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农村房屋宅基地可以在本村村民之间互相买卖流转,卖给非本村人的属于无效的买卖。
农村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居住权的基本保证。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因此人民法院在执行农民的住房时,应当慎之又慎,并根据以下原则确定是否进行执行。
1、当被执行人为农民且只有农村房屋居住时,不应执行其住宅。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民转让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以准许。如果转让农民仅有的住房,其宅基地使用权势必会一同转让,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将其住房予以强制转让,则有可能使农民永久的丧失了宅基地使用权,导致基本的生存权得不到保障。
2、被执行人虽然只有农村住房,但被执行人已死亡的,可以执行。但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同住家庭成员的权益保障问题,避免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
3、被执行人迁出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住房,可以执行。
4、被执行人虽未迁出集体经济组织,但另有住房的,可以执行。
我国刑法中关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者的法律定性。绑架并杀害被绑架者构成绑架罪,且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犯罪分子将被判处死刑。文章还介绍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逼取债务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犯罪目的和侵害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故意伤害罪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依据刑法,追诉标准按法定最高刑确定,不同刑罚有不同追诉期限。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更高刑期则对应更长的追诉期限。追诉期限可因案件立案后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而未立案等情况而延长。
杀害亲生儿子的行为应当受到的法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情节较轻的情况,如防卫过当、义愤杀人等,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故意杀人罪的定义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