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借给别人进行犯罪活动是否构成犯罪
时间:2024-04-25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实社会经常会有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比如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进行挪用公款,那么如果挪用公款借给别人进行犯罪活动是否构成犯罪?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挪用公款借给别人进行犯罪活动是否构成犯罪
一、涉嫌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况,应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处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不构成牵连犯,不能从一重处断。如果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也应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处罚。
二、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挪用公款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
-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情况。一旦行为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集资、赌博等非法活动,就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仅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而且其非法活动势必给社会造成其他危害后果。因此,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即构成本罪,不受“数额较大”和“超过3个月未还”的限制。
-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进行营利活动通常指经营、投资、购买股票、炒房地产等可获得经济利益的活动。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人主观恶性和危害后果较大,不受“3个月时限”和是否“归还”的限制。
-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未还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如果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但于3个月内已全部归还本息,一般不按犯罪处理,可由主管部门按违反有关纪律处理。如果行为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后虽归还本息,仍应依法追究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但可以根据情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挪用公款罪的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如果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追究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 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但不满一百万元的;
- 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但不满一百万元的;
- 其他严重的情节。
如果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 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但不满二百万元的;
- 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但不满二百万元的;
- 其他严重的情节。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索贿量刑标准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量刑标准。根据贪污或受贿数额的大小,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下的刑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处罚方式。同时,文章还列出了认定“其他较重情节”、“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情形,以便对贪污或受贿
-
斡旋贿赂罪的处理
斡旋受贿的定义、特征以及与介绍贿赂的区别。斡旋受贿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身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8条。对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其相关人员的斡旋受贿行为
-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贿能否保住工作取决于是否受到刑事处罚,若受到刑罚则会被开除。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违反廉政纪律的公务员将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
-
举报受贿是否需要提供证据
举报受贿时是否需要提供证据的问题。举报人需提供相关证据,如书面文件、录音、视频、照片等,以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若无法提供证据,受案机关可能不立案。同时,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在受理案件时也会审查案卷材料的内容,确保案件符合法律要求。
-
通过事实证据到法院举报律师行为,将导致其失去辩护资格
-
村委会主任收钱是否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
村干部是否可被定罪为贪污受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