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渎职罪 > 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主体应是什么

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主体应是什么

时间:2024-05-25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675
骗取国家专项资金是一项大罪,国家严格管理此类事件。那么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主体应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主体应是什么?

一、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家机关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它包括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机关,以及各民主党派的管理机构。

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在以上这些机关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务活动的人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国家干部和公务员。它不包括从事劳务性的人员,如国家机关中的门卫、炊事员、清洁工等勤杂人员和部队的战士。

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公司之间参股联营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国有公司所控股的公司。国有企业是指国有公司以外的财产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工业、农业、交通业、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广播、出版等事业单位,即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人民团体是指国家倡导而成立的有利于三个文明建设的群众组织,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等组织。

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在这些机构中从事组织、领导、经营、管理或履行一定职务的人员。它不包括临时工等编外人员。在实践中,常遇到承包人在承包合同期内利用承包职务的便利,挪用承包国有公司、企业范围内的资金,此情况,承包人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笔者认为应区别看待:

  1. 职责性承包的承包人,可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所谓职责性承包,是指承包人以经营管理经验、技术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在承包期内享有经管财产、人才使用、资金使用(对公务使用)等自主权,按规定上缴利润,并获得报酬的承包。其承包的承包人实际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主管和经管国家财物的人员,故可成为挪用公款犯罪主体。
  2. 风险性承包的承包人,不能成为挪用公款犯罪主体。风险性承包,是指承包人以财产作为风险抵押担保,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定的承包费或管理费外,享有经营的各种权能,执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一旦亏损到期交不出应付资金或财物,则以担保物作为抵押的承包。其承包,尽管国有公司、企业交给承包人的资金或财物的国有性质不变,但在合同期内允许承包人享有和支配这些公款公物的使用权,挪用这些公款公物,不成为挪用公款犯罪主体。

三、国家机关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里讲的委派,指委任和指派。受委派人员不论委派前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不影响其主体资格。在少数非国有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国家机关和国有事业单位为行使管理、监督、指导等职能,有时会委派人员到其中从事公务。其委派在多数情况下,是用于含有国有资产的混合股份制公司、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这是因国家机关或国有公司、企业为了对所参与的国有资产行使管理权,而专门在这些企业中委派代表管理国有资产。

由此可见,在含有国有资产的混合股份制公司、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国家机关或者国有公司、企业委派的工作人员,可成为挪用公款犯罪主体,无可非议。但作为这些企业中非国有资产的投资者及其聘用的人员,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有的认为,含有国有资产的混合股份制公司、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生产经营要受国家宏观调控,甚至有的还纳入地方政府或国家计划,企业的利润除部分归非国有投资者外,其它部份归国有公司、企业和通过纳税等途径上缴国家财政,其财物具有国有公款公物性质,主管、经管和经手财物的人员实际上也是经有关机关或者国有公司、企业的同意和认可,应属于国家机关和国有公司、企业委派的人员,故可构成挪用公款犯罪主体。笔者不赞同这些观点,因为含有国有资产的混合股份制公司、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尽管公司、企业的资产含有国有资产,但公司、企业的性质属于非国有公司、企业;在非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必须经国家机关或者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委派,才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混合制公司、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非国有资产的投资者及其聘用的人员,不是国家机关或者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只不过是同意与他们合营。故不能成为挪用公款犯罪主体。

四、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犯罪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大家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什么疑惑,我们有专业刑事辩护律师为您服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辩护词

    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辩护内容。文中介绍了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并指出XX区价格认证中心的《价格评估报告书》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李XX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最终请求法院依法宣告李XX无罪。

  • 违规决策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决策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进而使国家利益受损,将构成滥用职权罪,并面临相应处罚。对于徇私舞弊的管理人员,处罚更为

  • 渎职金额多少可以量刑

    渎职罪的涉案判罚额度的判定准则和量刑标准。对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三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可以构成刑事犯罪,量刑为三至五年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造成经济损失超过百万元,则属于情节特别严重,量刑为三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渎职罪的量刑标准取决于犯罪行为的严重程

  • 删除自己的东西算毁灭证据吗

    删除自己的东西是否算毁灭证据的问题。对于辩护律师和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等行为,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若情节严重,将面临有期徒刑等惩罚。同时,篡改证据也构成犯罪,司法工作者犯此罪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 徇私枉法罪从犯怎么量刑
  • 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主体应是什么
  • 挪用环保专项资金违反了什么法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