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转让、出售军队房地产罪是指负有直接责任的军人违反军队房地产管理和使用规定,未经合法审批,有偿或无偿改变军队土地、房屋、国防工程设施、林木的产权关系,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房地产管理制度。军队房地产是国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资产不可缺少的有机整体。军队房地产权属由国家依法授予中央军委、总部所持有,任何人员、组织和部队不得擅自出卖、转让。
近年来,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牟取私利,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侵害了国防资产的产权,破坏了军队房地产集中统一的管理秩序,导致军事设施被毁坏,军事秘密被泄露,国防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造成严重危害。
军委总部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房地产管理法规,要严厉制止擅自处理军队房地产的行为。为了加强军队房地产的管理,保障军队房地产管理法规的施行,必须打击严重破坏军队房地产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规定,擅自出卖、转让房地产,情节严重的行为。军队房地产是指由军队管理、使用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和土地、林木等。违反规定是指违反军队房地产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包括处理军队房地产的审批权限及其程序。
未经有权机关依法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处理军队房地产,违者即属于非法转让、出售军队房地产。出售和转让军队房地产是两种主要的处理军队房地产的方式。
出售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军队房地产的行为,转让是指私下将房地产赠与他人或以此换取其他物品。
非法转让、出售军队房地产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包括出售、转让军队房地产数量较大的,出售、转让重要房地产的,出售、转让给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的,因出售、转让军队房地产造成严重后果的,严重影响部队正常训练、工作和生活的,以及事后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的等。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是军队各单位的主管人员和负有房地产管理职责的人员,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特殊主体。由于房地产的不动产属性,决定了非法转让、出售军队房地产的行为只能由对房地产负有管理职权的人员实施。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对于违反规定,擅自出售、转让房地产的行为,行为人是故意实施的。明知军队房地产出售、转让必须经过合法批准,未经批准,擅自出售、转让即是故意。
根据刑法第442条,违反规定,擅自出售、转让军队房地产,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害的是战场上的友邻关系,表现为在战场上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能救援而不救援,导致友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指挥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多种动机。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和相关法律规定。犯此罪的人员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表现为滥用职权并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主体为参加作战的军人,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行为包括在部队中公开或私下故意制造、散布谎言,蛊惑官兵,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责任形式是故意。在认定上,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与谎报军情罪、假传军令罪、战时造谣扰
军事秘密的范围,包括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规划、军事部署和行动、战备演习和军事训练等。还包括军事情报、组织编制和任务实力、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等。此外,国防动员计划、政治工作中不宜公开的事项、国防费分配和使用、军事物资筹措等也是军事秘密的一部分。军事设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