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融资金额达300万元怎么判刑
时间:2023-11-25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法人员会利用各种手段骗取财物,而通过高额返利骗取公众资金的诈骗行为经常出现,而骗取的金额通常是非常巨大的,给被害人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非法融资金额300万元怎么判刑?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非法融资金额300万元的刑事判决标准
依据相关法律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集资金额达到300万元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形。根据该解释,对于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非法集资行为,刑法规定如下:(一)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二)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三)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四) 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2条,对于集资诈骗罪,如果数额较大,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刑罚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需要注意的是,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是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如果在案发前后已归还部分资金,法院可以酌情考虑这一情节进行量刑。
集资诈骗罪的行为方式
非法集资的行为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在行为方式上,集资诈骗罪具有以下特点:(一) 必须有非法集资的行为:1. 集资的主体应当是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公司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公司、企业必须有聚集资金的目的。2. 公司、企业募集资金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融资租赁、联营、合资等方式进行,其中发行股票和债券是一种主要的集资方式。3. 公司、企业在资金市场上募集资金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二)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行为:根据司法实践,以下行为可以认定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1. 集资后携带集资款潜逃;2. 未按约定用途使用集资款,而是擅自挥霍、滥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3. 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4. 向集资者承诺到期支付超过银行同期最高浮动利率50%以上的高回报率。需要注意的是,集资诈骗罪的行为必须以非法集资的形式出现,并且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否则,不构成犯罪。
集资诈骗罪的特征
集资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诈骗手段具有特殊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集资诈骗罪的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虚构集资用途一般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不存在的企业或者企业发展计划,对投资者具有诱惑力的投资项目。虚假的证明文件一般表现为行为人以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资信证明等欺骗投资者。高回报率作为诱饵,往往远远高于国家限定的利息标准。第二,行为方式具有特殊性。集资诈骗罪必须以非法集资的形式出现。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以吸引公众投资入股或者高息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向社会筹集款项,具有明显的融资性。第三,被骗对象的公众性和广泛性。集资诈骗行为人为非法占有尽可能多的资金,一般事前不会设定具体的、不变的欺骗对象,而是通过大张旗鼓、较大规模、甚至通过新闻媒体大造舆论的方式将其虚构的事实向社会广泛传播,以便让更多的公众或单位受骗。因此,集资行为面对社会公众是集资诈骗罪的重要特征。如果行为人仅针对特定的个人或单位,一般不构成本罪。如果以集资为名诈骗特定范围的人员,例如熟人,一般不宜以集资诈骗罪论处,而应构成合同诈骗罪或者诈骗罪。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