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不作为也会构成犯罪吗

不作为也会构成犯罪吗

时间:2020-07-21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979
当前社会中,说到违法犯罪行为,很多人都认为犯罪嫌疑人是“做了什么事情”、“有过什么行为”。那么,如果是不作为,也会构成犯罪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不作为也会构成犯罪吗

不作为也可能会构成犯罪。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有很多不作为犯罪的类型。有的人有了违法犯罪行为还不自知,其中有以下3种是很常见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犯的,一定要注意:

1、遗弃罪: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比如说遗弃年幼的子女,遗弃年迈的父母;遗弃并不仅仅是说要把那些应扶养的对象赶出家门,有扶养义务而未尽到义务的即是遗弃罪。根据《刑法》第261条规定,遗弃罪可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2、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也就是说在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后,被执行人有执行的能力但拒绝执行法院判决或裁定的行为,这种事情在恶意欠薪、欠钱不还等案件中出现的比较多。根据我国《刑法》第31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3、玩忽职守罪。玩忽职守是典型的不作为犯罪,是应为而不为,是职责所在却未履行。一起事故的发生,可能包含了很多环节的失误,但并不是每一个失误都属于玩忽职守罪。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则不属于玩忽职守罪,主观故意指的是行为而非结果。举个例子,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擅自离岗外出聚会,在此期间发生了火灾,最终酿成重大事故,虽然火灾事故不是行为人故意的,但这样的严重结果确是由于行为人擅自离岗造成的。

二、不作为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刑法上的不作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

2、行为人能履行特定义务而未履行。“能履行义务”不仅意味着行为人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积极行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着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即行为人能采取措施,并且此措施可能防止结果发生。

3、由于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而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这是不作为行为达到犯罪程度的客观标志。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时,不作为才可能成立犯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

  • 非法经营疫苗犯罪的法律解读

    非法经营疫苗犯罪的法律解读。这类犯罪属于非法经营罪,包括未经许可经营特定物品、买卖许可证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等惩罚。而发放高利贷行为一般不属于此范畴。量刑标准取决于犯罪情节。

  •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社会公共秩序,扰乱、冲击或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行为都属于此罪行范畴。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量刑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 私自强拆可以是侵权行为吗
  • 交通肇事罪坐牢不赔钱会拉黑吗
  • 强拆房屋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