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证据在法律上指的是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证人引用他人口头或书面表达的言论或非语言行为,以证实相关事实的真实性。然而,在民事诉讼中,传闻证据应予以排除,原因在于对其价值的怀疑和担忧。
首先,传闻证据无法对原始证人进行主询问和交叉询问,因此很难保证所反映的事实具有高度可信性。此外,法官也无法通过陈述者的态度、表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审查陈述的真实性,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心证。
尽管传闻证据缺乏可信度,但根据一般经验法则,传闻在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英美证据法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形,以允许使用传闻证据。这些例外情形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804条列举了五种陈述者不能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形,包括先前证词、临终陈述、对己不利的陈述、个人或家史的陈述以及其他例外情形。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也可参考这些例外情形。
综上所述,传闻证据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用于证明各方事实依据的一种证据类型。然而,在民事诉讼中,传闻证据应予以排除。如果对于这个问题还有疑惑,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刑讯逼供行为的法律责任。文章介绍了刑讯逼供的刑事责任和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刑罚。此外,文章还阐述了刑讯逼供涉及的立案标准,包括多种形式的恶劣手段、造成的健康损害、导致死亡或精神失常等情形。最后强调了对刑讯逼供行为进行严
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中的补充证据问题。一审中未提交的证据,若在一审后新发现,可在二审中提交并采信。新证据需在二审开庭前或审理时提出,如不需开庭,则需在指定期限内提出。再审时提供的新证据需在申请再审时提出。对方当事人在被告知后,有权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
第一审普通程序开庭审理各阶段的任务。庭审准备阶段包括传唤当事人、公告、查明身份和宣布纪律等。法庭调查阶段主要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证据。法庭辩论阶段则是当事人阐明观点、相互辩驳。最后阶段是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