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 > 刑事诉讼伪造证据负哪些责任

刑事诉讼伪造证据负哪些责任

时间:2024-01-26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5089
【刑事诉讼伪造证据负哪些责任相关法律知识科普】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怎样认定伪造证据?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法律问题,伪造证件如情节严重,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能为您解惑。

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法律责任

伪造证据的构成要件

伪造证据是指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材料的行为,包括模仿真实证据而制造假证据,或者凭空捏造虚假的证据,以及对真实证据加以变更改造,使其失去或减弱证明作用。

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是当事人。如果行为不是帮助当事人而是帮助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本罪。当事人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被告人等),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等),以及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等)。

2.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可以是体力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毁灭是指使现有证据从形态上完全消失,或使其丧失或部分丧失证明力。伪造是指编造、制定实际根本不存在的证据,或将现有证据加以篡改、歪曲、加工以违背事实真相。

本罪为情节犯,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情节严重包括动机卑劣、多次进行帮助、帮助重大案件的当事人、导致诉讼活动无法进行或中止、造成错案、影响恶劣等。

3.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案件的当事人,但为了达到帮助当事人的目的仍决意实施帮助其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

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对于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的措施。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包括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以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此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威胁、阻止证人作证,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以哄闹、冲击法庭等方法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调查和执行的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或打击报复等行为也构成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

对于单位犯有上述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罚款和拘留必须经过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讯逼供行为引发的法律责任

    刑讯逼供行为的法律责任。文章介绍了刑讯逼供的刑事责任和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刑罚。此外,文章还阐述了刑讯逼供涉及的立案标准,包括多种形式的恶劣手段、造成的健康损害、导致死亡或精神失常等情形。最后强调了对刑讯逼供行为进行严

  • 刑讯逼供的取证手段

    刑讯逼供的取证手段及相关法律规定。辩护律师在询问证人或被害人、调取书证或物证、采用鉴定结论等方面需遵循一定规定,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同时,对于刑讯逼供罪,司法工作人员如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将受到法律的处罚。刑讯逼供罪的具体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

  • 假冒担保人签名的法律后果

    伪造担保人签字的行为的法律后果。伪造担保人签字会导致担保合同效力待定,涉嫌贷款诈骗罪,并从民事角度上不存在实际担保人。同时,《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伪造、毁灭证据的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 刑事案件证人询问笔录范文及注意事项

    物证以其外部形状、性质、存在情形等证明案件,是一种重要的诉讼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尤为广泛。物证可能被伪造,又容易与疑似的物品相混淆,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也不易判明,因此,对物证应认真进行审查。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与行政案件有

  • 什么是级别管辖,确定级别管辖的因素有哪些
  • 伪造证据犯法吗
  • 作伪证陷害的怎么处理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