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 > 拿走遗失物如何定性,可否定罪

拿走遗失物如何定性,可否定罪

时间:2024-04-21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518

拿走遗失物的定性及是否构成侵占罪

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

根据刑法第270条第1款的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在这个定义中,遗忘物之外的遗失物不能成为侵占罪的对象。尽管我们可以将遗失物理解为与遗忘物在形式上不同的财物,并且可以将其纳入刑法第270条第1款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目前立法对遗失物和遗忘物采用的分两款规定的方式。因为从本质上讲,无论是遗失物还是遗忘物,都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由于疏忽大意而丢失的财物,两者具有相同性质。在实践中,司法人员往往很难从财物的存在状态上判断是遗失物还是遗忘物,因此需要根据原财物所有人或占有人的陈述来确定。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对于司法人员来说,判定侵占的行为是构成刑法第270条第1款还是第2款的规定,并由此决定行为人的定罪和判刑,这个权力并不在司法人员手中,而在于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这种情况显然是不严谨的。因此,在修改刑法时,应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拿走遗失物的定性及是否构成侵占罪

如果一个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拿走遗失物,那么他的主观意图非常明显,而且客观上也具备了拒不退还的行为要件。这样的行为已经完全符合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的侵占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因此,应当以侵占罪追究这个人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释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释及其实践案例。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相关解释,旨在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文中详述了一夫妻因逃避法院判决而面临法律制裁的实例,包括法院的判决、司法拘留以及追加被执行人等过程。最终,法院认定两人

  • 治理西部环境问题的刑法对策

    治理西部环境问题的刑法对策。在界定罪与非罪时,应坚持差异性原则和有限制的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对西部生态环境采取较为严厉的标准。在刑事制裁方面,应按照个人——单位的顺序进行,充分发挥财产刑的惩罚与补偿作用。同时,非刑罚处理措施也是治理环境犯罪的重要手段。

  • 关于×××(人)××××案的辩护词

    关于×××的××××案的辩护词,辩护人在充分准备后,从事实、法律角度提出辩护理由,认为公诉人对被告的犯罪事实指控不成立或定罪不当。辩护人还根据党的政策提出被告可从轻判处的建议,并强调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

  • 封闭空间的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
  •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