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线索初查应在两个月内完成。
2. 立案后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案情复杂、限届满前不能侦查终结的案件,可经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重大复杂案件还可经省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两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还可经省人民检察院批准再次延长两个月。
3. 审查批捕案件应在案件受理后的七日内作出是否逮捕的决定,未被拘留的应在案件受理后的十五日内作出是否逮捕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检察机关立案是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的第一道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为确保立案质量,检察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定程序立案。立案程序如下:
1. 承办案件的人员制作《立案请示报告》。
2. 经部门负责人或主办检察官审查。
3. 部门负责组织讨论同意。
4. 部门负责人或主办检察官报请检察长批准。重大、复杂或疑难的案件还需由检察长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经批准或决定后,承办人填写《立案决定书》,人民检察院据此正式对案件展开侦查。
《立案决定书》应载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涉嫌的罪名、立案的法律依据、立案的机关、立案的时间等内容,并由检察长签字盖章。《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案件正式侦查的依据,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前提条件,必须认真制作。
为加强对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通过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立案、逮捕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试行)》和《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试行)》。
根据规定,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决定立案、逮捕的,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审查。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拟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的,在履行了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后,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为落实对人民代表执行职务司法保障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依法决定对人民代表立案作了特殊规定:
1. 对担任本级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直接向本级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通报情况。
2. 对担任上级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向该代表所属的人大同级的检察院通报情况。
3. 对担任下级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可以直接向该代表所属的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通报情况,也可以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大同级的检察院通报情况;对担任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由县级检察院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担任两级以上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分别按照上述方式通报情况。
4. 对担任办案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大同级的检察院通报情况。担任两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应当分别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大同级的检察院通报情况。
当事人对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处理不服的救济途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如申诉符合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办案机关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审查立案材料时需坚持实事求是,判明真实性和可靠性,明确问题性质并抓住主要问题和基本事实。
国家对于滥用职权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请律师进行辩护的问题。律师在滥用职权案件中扮演辩护角色,帮助当事人进行无罪或罪轻辩护,并处理相关程序事宜。相关法律知识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规定了滥用职权罪的情形及应予立案的情形。
环境污染罪的性质、立案标准以及最新情况。环境污染罪是危害公共卫生的一种罪行,侵害的法益是环境资源。其立案标准包括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显示,近年来因污染环境被逮捕的人数不断增加,各地检察机关也在积极处理环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的条件以及刑事案件的侦查期限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间。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应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有证据证明,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并排除合理怀疑。公安立案到结案的时间因案件情况不同而异,一般公安阶段时间为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