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 >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公诉案还是自诉案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公诉案还是自诉案

时间:2024-09-14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5371
【过失致人死亡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我们常说的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其实是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主体、客体、主观方面以及客观方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犯罪在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也是不太一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能为您解惑。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性质及起诉范围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种刑事犯罪,可以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或由被害人自行起诉。

公诉案与自诉案的区别

如果行为人承担了刑事责任并且司法机关已经启动了相应的程序,那么这属于公诉案范围。在公诉案中,除了刑事责任外,还可以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行为不构成犯罪,只涉及民事赔偿,那么被害人需要自行起诉。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要件

客体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指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利。这一权利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对其予以保护,刑法应当贯彻宪法的原则。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的制裁。刑法第232条规定了故意杀人罪,而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在本条款中规定。

客观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通过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要构成这一罪名,客观方面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素:

  1. 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前提条件。
  2. 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故意的,但对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预见是不存在的,属于过失行为。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主动过失和被动过失两种情况。
  3. 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被害人的死亡是由行为人的行为所致。这里的死亡包括当场死亡以及因伤势过重或在当时没有救活条件下经抢救后死亡。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重伤,但由于其他原因(例如医生未采取积极抢救措施或伤口处理不当导致感染)导致被害人死亡,那么行为人只应承担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

主体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要件适用于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该罪。年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来看,该罪都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其次,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备一定的认识和辨别能力。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知识水平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以及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他们属于受限制行为能力(包括责任能力)的人,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本次刑法修订中,第17条明确将年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中的“杀人罪”界定为“故意杀人罪”,这也是有其原因的。

主观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行为,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这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而根据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行为时,对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是应当预见的。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应该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但由于疏忽大意导致未能预见,从而导致严重的危害结果发生,行为人应当对此结果负有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却过于相信自己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因此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但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当对因过于自信而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过于自信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是不同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侦查期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延长,包括一般、复杂和特殊情况的案件。在计算侦查期限时,需要考虑法定节假日、路途时间和邮寄等因素。同时,存在重新计算和不计入侦查期限的特殊情况。符合规定的选项包括公安机关在

  •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

  • 刑事诉讼法补充立案的内容是什么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

  • 危险驾驶罪辩护词的撰写要点
  • 刑事被害人有什么范围
  • 刑事立案监督去哪里提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