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购买房屋时,由于某一方对对方的信任或者因为一方有事不能共同前往,往往选择一方前往房产登记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然而,将夫妻共同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且无共有人备注的做法,会导致未登记一方在离婚纠纷中难以证明自己对房产的共有权,进而影响法院对该房产性质的认定。特别是对于婚前共同出资购买房屋的夫妻来说,已登记一方可能不承认对方的共同出资,未登记一方很难证明自己的财产共有主张,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一些已有子女的夫妻在购买房屋时,出于将来将房屋过户给子女以及规避过户税费的考虑,选择将夫妻连同孩子的姓名一并进行登记,使夫妻共同房产通过登记转变为家庭共同房产。虽然这种登记动机不合法,但由于房产登记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夫妻离婚,双方对该房屋的分割份额将会由原本的夫妻共同房产的一半变为当前的家庭共同房产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一些老年夫妻由于年事较高,行动不便,将办理房产登记手续的任务交给亲近的成年子女。然而,有些子女会利用这个机会将房产登记在自己名下。即使当事人知道真相后,出于亲情的考虑,往往也会默认这种权属登记。然而,这样做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当老年夫妻与子女发生冲突时,老人以自己购买房屋为由要求子女搬出,而子女以产权登记为依据反要求老人搬出,老年夫妻很难证明自己是实际购房人。
将房产直接登记在子女名下有以下好处,主要涉及到税费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过户需要缴纳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登记费等费用。根据物权法不动产登记生效制度,房产登记在谁名下就归谁所有。如果父母将所购房屋无偿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不动产经过办理登记即为实际交付履行,那就是子女的住房,将来不需要再进行买卖过户,也就不会再产生契税和登记费等费用。
至于尚未出台的遗产税,如果子女自身就是住房的所有权人,就谈不上遗产和继承问题,即使开征遗产税,对子女也没有影响。
市民如果要办理父母一方或双方与子女共同登记住房,住房共有人也可约定各自所占的份额。父母可以与子女约定,尽可能让子女占据更大的份额,而自己占据较少的份额。这样,即使将来要开征相关税种,子女的税负也将大大减轻。这种做法符合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也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
《民法典》生效后的婚后房产单方证明规定。要证明房产权属于一方个人所有,需办理个人房产证并登记在名下,然后进行住房产权公证。根据《民法典》和《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可以对婚前及婚后财产进行约定,包括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以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夫妻共有房产协议书的具体内容。协议中,甲乙双方共同购置的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产权共同共有,各占百分之五十。协议规定了房屋处分、收益归属、抵押及争议解决方式等相关事项。协议合法有效性基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即为有效。
中国关于封闭空间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依据中国《民法通则》,遗失物采取不取得所有权主义,失主可通过程序追回。法律明确规定了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归还遗失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历史立法采取奖惩并重的方式处理遗失物问题。现行民事立法尚未明确规定支付报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