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告人必须是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即被害人。被害人是指其实体权利直接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经营组织。
(2) 必须存在明确的被告人、赔偿请求和事实理由。被告人是指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以下情形:- 刑事被告人及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加害人;- 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 审结前已经死亡的被告人的继承人;- 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其他应当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
(3) 被害人的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即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4) 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并由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则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对于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在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范围。此类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旨在赔偿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其优势在于同时解决刑事和民事赔偿问题,节省诉讼成本。此类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并由同一法庭审理。在刑事案件尚未审判前,法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涉及民事权益的争议的方式,法律适用上除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外,还适用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其范围包括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和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被告人的赔偿情况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赔偿范围,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涵盖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等,财产损害赔偿则是犯罪行为导致的财物损失和必然引发的经济损失。被害人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审理时间通常在两个月至六个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流程。实践中采取“刑民并审”原则,遵循“先刑后民”的顺序进行审理。涉及敏感类案件如人身伤害,法院会先行组织调解。审理期限通常为两到三个月。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官主持调解过程并制作调解笔录,双方签署后调解书生效。如违约,可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