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客观状态理论,无主物与埋藏物的区别在于发现时是否处于被埋藏于他物之状态。如果是,则为埋藏物;否则为遗失物。遗失物如果长久埋藏于地下,则为埋藏物;而埋藏物露出地面由他人拾得,则为遗失物。
根据《民法通则》,无主物是指没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如抛弃物等。无主物可以分为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和非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是指所有人不明的物,而不是指讼争之物。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按先占原则取得所有权。然而,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根据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然而,由于法律中对具体无主物是否特别规定存在歧义,导致无主物的确定和归属问题一直十分棘手。
我国民法中并未规定关于无主物的先占取得。虽然在罗马法中早已有关于无主物先占取得的规定,并被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纳。从普通人的认知角度出发,也很容易接受这一观念:既然是在野外捡到的,那么捡到的人就拥有所有权。
然而,问题在于我国目前法律中规定的“国家所有”范围很广,且并未提及无主物可以先占取得的情况。虽然是否应该修改和完善这样的法律是一个问题,但专家指出,对于民法的规定,记者应当准确报道,避免造成误解。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溯及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规定方式: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和公布后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失效和自然失效。关于溯及力,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原始取得包括生产,获取孳息,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善意取得,时效取得和国家强制取得等。通过生产而取得产品的所有权是一种原始取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始取得方式。先占是以所有的意思表示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
取得时效是所有权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我国暂无适用取得时效。原始取得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获取孳息,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善意取得,时效取得和国家强制取得等。先占是以所有的意思表示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