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的有主物和无主物的区分,主要是为了适用先占原则于无主物,而不适用于有主物。无主物的本质属性是指对其任何支配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因此先占者可取得其所有权。这意味着无主物不仅没有所有权,也没有任何权利。根据物是否有归属,可以将无主物分为有主物和无主物。有归属的物为有主物,无归属的物为无主物。由于我国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国家基于自然权属制度几乎拥有我国领域内所有资源的所有权,加之采取了公有主义立法例将所有人不明的物收归国有,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无主物只能归属国家所有。
1、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即在一定时期无所有人或其所有人放弃所有权的物,如抛弃物、无人继承的物、来自外太空的坠落物陨石等。
2、不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即有主但所有人不明的物(文物或其他特别法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埋藏物、隐藏物、无人认领的拾得物、漂流物等。这类物虽然有主,但由于时间久远或其他原因无法确定物的所有人,导致物的权利在一定时期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如果这一时期过长,不利于物的流通转让和效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恢复此类物所有权无主的最初状态,确定其为无主物是非常必要的。
3、无关国家重大利益的天然孳息,如较小的个体矿石、玉石(请与矿藏严格区分)。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类似于“狗头金”等问题将会层出不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是在问题出现时如何界定无主物的归属,而是要从立法的源头做起,确立对无主物范围的明确界定和归属问题的法律规定。
首先,在《民法通则》中明确界定有主物和无主物的明显界限,确定其适用的法律范围。
其次,明确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和非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当下出现的有关无主物范围界定的社会问题,从法律角度对这些无主物的归属问题进行总结性的确定,为解决无主物范围界定和归属问题提供参考。
同时,需要正视我国法律中存在的“无主物的范围过于局限”和“国家专属物权范围过宽”等问题,考虑国家专属物的范围界定问题,合理扩大无主物的归私人所有的范围界定,修改公有主义体制。这样,类似于“狗头金”这类无主物既能够归国家所有,也能够考虑到拾得者的所有权价值。总之,国家应重新界定无主物的范围并确定其法律地位,弱化公有主义立法例,建立更为合理的无主物所有权取得制度,使类似于“狗头金”这类无主物问题不再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溯及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规定方式: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和公布后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失效和自然失效。关于溯及力,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按照通说,先占是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动产,即取得该动产之所有权。由此可见,先占由以下要件构成:。先占之物是无主物,这是先占与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的根本区别。依据民法原理,先占行为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但日耳曼法规定,不动产只有国家有先占
对无主物,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按先占原则取得所有权,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从其规定,如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国内目前来说,不承认先占制度,无主物、遗失物、遗忘物不能属于拾得人。我国在立法上没有规定先占制度,学者们也